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拼音
hǎi pàn jiān shān sì jiàn máng,qiū lái chù chù gē chóu cháng。
ruò wéi huà dé shēn qiān yì,sàn shàng fēng tóu wàng gù xiāng。
注释
- 浩初上人:潭州(今长沙)僧人
- 剑铓:剑锋
- 若为:怎能
- 身千亿:佛教”化身”概念
译文
海边尖山如剑锋,秋日触目割愁肠。
若得化身千万亿,散立峰头望故乡。
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秋,时柳宗元任柳州刺史。诗中借柳州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抒发对长安亲友的思念,是其晚年的巅峰之作。
赏析
- 艺术特色:
- 比喻奇崛:剑铓喻山的视觉冲击
- 想象奇幻:佛教”化身”概念的诗化
- 空间张力:海畔→峰头→故乡的视线延伸
- 思想内涵:
- 三重乡愁:
①地理阻隔(海畔)
②季节催化(秋来)
③精神超越(化身)
- 语言特征:
- 炼字精准:”割””散”的力度感
- 对仗隐含:因果关系的逻辑对
- 声韵顿挫:平仄相间的铿锵感
评价
- 宋代苏轼:”忧中有乐,乐中有忧,盖绝妙古今”
- 明代杨慎:”‘身千亿’三字,奇想自天外来”
- 清代沈德潜:”得《离骚》’往观四方’遗意”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