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拼音
yú wēng yè bàng xī yán sù,xiǎo jí qīng xiāng rán chǔ zhú。
yān xiāo rì chū bù jiàn rén,ǎi nǎi yī shēng shān shuǐ lǜ。
huí kàn tiān jì xià zhōng liú,yán shàng wú xīn yún xiāng zhú。
注释
- 西岩:永州西山(今湖南零陵区潇水西岸)
- 欸乃(ǎi nǎi):摇橹声/渔歌号子
- 楚竹:永州特产的斑竹(湘妃竹)
- 无心云:陶渊明”云无心以出岫”的化用
译文
渔翁夜宿西山畔,晨汲湘水燃竹炊。
烟雾散尽人不见,橹声一响山水绿。
回看小舟天际远,岩上白云自相随。
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八年(813年),时柳宗元贬任永州司马。诗中渔翁形象融合了屈原《渔父》的隐逸色彩与禅宗”无心”境界,是其山水诗的最高成就。
赏析
- 艺术特色:
- 声画交响:橹声(听觉)与山水绿(视觉)的通感
- 动静相生:云的无心(静)与相逐(动)的辩证
- 留白艺术:”不见人”的哲学意蕴
- 思想内涵:
- 三重境界:
①渔翁的自然生存状态
②山水的人格化呈现
③”无心”的禅悟境界
- 语言特征:
- 炼字精准:”燃””绿””逐”的动态感
- 对仗创新:空间(天际/岩上)与时间(夜/晓)的交错
- 声韵流转:平仄相谐的音画效果
评价
- 宋代苏轼:”熟味此诗有奇趣”
- 明代胡应麟:”‘山水绿’三字,造化不能言”
- 清代王士禛:”一片空灵,天趣流动”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