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
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
缧囚终老无余事,愿卜湘西冉溪地。
却学寿张樊敬侯,种漆南园待成器。
拼音
shào shí chén lì xī gōng hóu,xǔ guó bù fù wèi shēn móu。
fēng bō yī diē shì wàn lǐ,zhuàng xīn wǎ jiě kōng léi qiú。
léi qiú zhōng lǎo wú yú shì,yuàn bǔ xiāng xī rǎn xī dì。
què xué shòu zhāng fán jìng hóu,zhòng qī nán yuán dài chéng qì。
注释
- 冉溪:永州溪流(柳宗元改名为”愚溪”)
- 陈力:施展才力(典出《论语》)
- 缧囚:囚徒(自指贬官身份)
- 樊敬侯:东汉樊重,封寿张侯,善经营漆园
- 成器:漆树成材(喻指培养人才)
译文
年少时竭尽全力渴望建功封侯,以身许国从不曾为自身打算。
政治风波中一朝失足贬谪万里,壮志消磨成阶下囚徒。
既已注定囚徒终老无所作为,不如在湘西冉溪选块栖身地。
且学那东汉樊敬侯的榜样,在南园种漆树等待成材之日。
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五年(810年),时柳宗元贬任永州司马第五年。诗中通过改名冉溪、效仿樊重等行为,展现其从政治理想转向文化建设的转变过程。
赏析
- 艺术特色:
- 今昔对比:少年壮志→贬居现状
- 用典创新:将樊重漆园比作教育大业
- 空间转换:万里贬途→冉溪方寸之地
- 思想内涵:
- 三重转变:
①政治理想的幻灭(壮心瓦解)
②自我身份的认同(缧囚终老)
③文化建设的转向(种漆成器)
- 语言特征:
- 炼字精准:”跌””解”的挫败感
- 对仗隐含:时间(少时/终老)与空间(万里/冉溪)的暗对
- 声韵顿挫:平仄相间的抑郁感
评价
- 宋代《唐诗纪事》:”‘种漆’句见柳州真骨力”
- 明代钟惺:”从杜陵’种竹交加翠’脱胎,更进一境”
- 清代沈德潜:”得屈子《橘颂》遗意”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