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公院五咏·净土堂

柳宗元

结习自无始,沦溺穷苦源。
流形及兹世,始悟三空门。
华堂开净域,图像焕且繁。
清冷焚众香,微妙歌法言。
稽首愧导师,超遥谢尘昏。

拼音

jié xí zì wú shǐ,lún nì qióng kǔ yuán。
liú xíng jí zī shì,shǐ wù sān kōng mén。
huá táng kāi jìng yù,tú xiàng huàn qiě fán。
qīng lěng fén zhòng xiāng,wēi miào gē fǎ yán。
qǐ shǒu kuì dǎo shī,chāo yáo xiè chén hūn。

注释

  1. 巽公院:永州龙兴寺净土院(住持重巽和尚禅院)
  2. 三空门:佛教”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
  3. 净域:净土宗追求的极乐世界
  4. 法言:佛经偈颂
  5. 尘昏:尘世的愚痴昏暗

译文

轮回的习气从无始以来就存在,沉沦陷溺在痛苦的根源中。
流转生死直到这一世,才觉悟”三空”的真理。
华美的佛堂开辟出净土世界,佛像庄严焕发而众多。
清冷的香气在殿中焚烧,精妙的佛法在歌咏传诵。
我虔诚顶礼惭愧地面对导师,远远超脱辞谢尘世的愚暗。

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五年(810年),时柳宗元贬任永州司马。诗中描写龙兴寺净土堂的佛事场景,反映其接触净土宗后获得的精神慰藉,是”巽公院五咏”组诗之首。

赏析

  1. 艺术特色:
  • 佛理诗化:将”三空门”等概念转化为诗意表达
  • 感官描写:香云(嗅觉)与圣像(视觉)的宗教氛围营造
  • 结构递进:从苦谛→悟道→净土→皈依的修行次第
  1. 思想内涵:
  • 三重超越:
    ①对轮回苦海的认知
    ②对净土境界的向往
    ③对尘世羁绊的疏离
  1. 语言特征:
  • 炼字精准:”焕””焚””歌”的宗教仪式感
  • 对仗工稳:颔联的严整空间对
  • 声韵庄严:平仄相间的诵经节奏

评价

  1. 宋代《唐诗纪事》:”柳州集中最得佛理三昧”
  2. 明代唐汝询:”『三空门』三字,是诗家说禅第一义”
  3. 清代王士禛:”清冷微妙,直追王维《过香积寺》”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