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公院五咏·曲讲堂

柳宗元

寂灭本非断,文字安可离!
曲堂何为设?高士方在斯。
圣默寄言宣,分别乃无知。
趣中即空假,名相谁与期?
愿言绝闻得,忘意聊思惟。

拼音

jì miè běn fēi duàn,wén zì ān kě lí!
qǔ táng hé wéi shè?gāo shì fāng zài sī。
shèng mò jì yán xuān,fēn bié nǎi wú zhī。
qù zhōng jí kōng jiǎ,míng xiàng shuí yǔ qī?
yuàn yán jué wén dé,wàng yì liáo sī wéi。

注释

  1. 曲讲堂:龙兴寺讲经堂(建筑呈回环状)
  2. 寂灭:涅槃境界(非断灭空)
  3. 圣默:维摩诘”圣默然”的禅法
  4. 空假:佛教”空、假、中”三观
  5. 名相:概念与现象(佛教术语)

译文

真正的寂灭并非断灭,怎能离得开文字般若?
为何要设立这曲径讲堂?只因有高士在此说法。
圣者的默然可以寄托言宣,强作分别反而是无知。
真谛中即包含空与假,名相概念谁能完全把握?
但愿能断绝听闻所得,忘却思虑,静心体悟。

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五年(810年),是”巽公院五咏”组诗第二首。时柳宗元在永州龙兴寺听重巽和尚讲解《维摩诘经》,诗中融合禅宗”不立文字”与天台”中道观”,展现其佛学造诣。

赏析

  1. 艺术特色:
  • 佛理诗化:将”空假中”等概念转化为文学表达
  • 设问结构:自问自答的禅机对话模式
  • 矛盾修辞:”圣默”与”言宣”的辩证统一
  1. 思想内涵:
  • 三重辩证:
    ①文字与解脱的关系
    ②言说与默然的统一
    ③名相与实相的超越
  1. 语言特征:
  • 炼字精准:”寄””即”的哲学意味
  • 对仗创新:义理对(寂灭/文字)
  • 声韵流转:平仄交替的思辨节奏

评价

  1. 宋代《佛祖统纪》:”说中道第一义谛,诗家绝唱”
  2. 明代钟惺:”『圣默寄言』四字,道尽禅门骨髓”
  3. 清代沈德潜:”得王摩诘《谒璇上人》真传”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