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拼音

hēi yún yā chéng chéng yù cuī,jiǎ guāng xiàng rì jīn lín kāi。
jiǎo shēng mǎn tiān qiū sè lǐ,sài shàng yān zhī níng yè zǐ。
bàn juǎn hóng qí lín yì shuǐ,shuāng zhòng gǔ hán shēng bù qǐ。
bào jūn huáng jīn tái shàng yì,tí xié yù lóng wèi jūn sǐ。

注释

  1. 雁门太守:代指边关守将(非实指)
  2. 金鳞:铠甲反射日光的鱼鳞状光芒
  3. 燕脂:即胭脂,喻战场血迹
  4. 黄金台:燕昭王招贤台(典出《战国策》)
  5. 玉龙:宝剑名(《晋书》载雷焕得玉龙剑)

译文

黑云压城城墙欲塌,铠甲映日金光闪烁。
号角声震秋色里,边塞血迹凝夜紫。
半卷红旗抵易水,霜重鼓寒声沉闷。
为报君王知遇恩,手提宝剑誓死战。

背景

此诗约作于元和八年(813年),李贺24岁在长安任奉礼郎时。诗人借乐府旧题描绘想象中的边塞战争,是其”长吉体”战争诗的代表作。

赏析

  1. 艺术特色:
  • 色彩交响:黑/金/红/紫的强烈视觉冲击
  • 通感运用:”声不起”的听觉触觉转换
  • 时空压缩:从白昼鏖战到夜半行军的叙事
  1. 思想内涵:
  • 三重张力:
    ①自然威压与人工防御
    ②残酷现实与浪漫誓言
    ③个体生命与家国大义
  1. 语言特征:
  • 动词炼字:”压””凝””提携”的力度感
  • 意象密度:八句诗含12个核心意象
  • 声韵效果:入声韵(摧/开/紫/起/死)的顿挫感

评价

  1. 宋代张戒:”长吉此篇,真《国殇》之遗响”
  2. 明代王世贞:”结句壮烈,千载犹生”
  3. 清代王琦:”『凝夜紫』三字,古今绝唱”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