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三首·其二

张籍

古镇城门白碛开,胡兵往往傍沙堆。
巡边使客行应早,欲问平安无使来。

拼音

gǔ zhèn chéng mén bái qì kāi,
hú bīng wǎng wǎng bàng shā duī。
xún biān shǐ kè xíng yīng zǎo,
yù wèn píng ān wú shǐ lái。

注释

  1. 白碛(qì):白色戈壁滩
  2. 胡兵:唐代对西北游牧民族士兵的称呼
  3. 巡边使客:巡视边境的朝廷使者
  4. 平安:指边境平安的消息

译文

古老边镇的城门向着白色戈壁敞开,胡人士兵常在沙丘旁来回巡逻。
巡视边境的使者本该早早出发,如今想探问平安却不见使者到来。

背景

此诗作于贞元十五年(799年)前后,正值唐朝与吐蕃在西北边境对峙时期。张籍虽未亲临边塞,但通过听闻的边塞见闻创作此诗,反映边疆守军的生活状态。

赏析

  1. 艺术特色:
  • 对比手法:城门大开(安全表象)与无使到来(潜在危机)
  • 细节描写:”傍沙堆”生动展现胡兵活动
  • 悬念设置:结句暗示边境异动
  1. 思想内涵:
  • 边塞将士的警惕状态
  • 对边境和平的深切关注
  • 对朝廷边防政策的隐晦批评
  1. 语言特点:
  • “往往””应早”等副词精准传神
  • “欲问””无使”体现焦虑心情
  • 全诗不着一”忧”字而忧患自现

评价

  1. 宋代《唐诗纪事》:”二十八字说尽边关情状”
  2. 明代胡震亨:”结句含蓄,得风人旨趣”
  3. 清代沈德潜:”‘无使来’三字,耐人寻味”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