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无云复无风,溪头看月出深松。
草堂不闭石床静,叶间坠露声重重。
拼音
qiū shān wú yún fù wú fēng,
xī tóu kàn yuè chū shēn sōng。
cǎo táng bù bì shí chuáng jìng,
yè jiān zhuì lù shēng chóng chóng。
注释
- 溪头:溪水边
- 深松:茂密的松林深处
- 石床:山中石板床
- 坠露:滴落的露水
- 重重:形容声音接连不断
译文
秋日的山间没有云也没有风,在溪边看月亮从松林深处升起。
草堂的门敞开着,石床上一片宁静,只听见树叶间露珠滴落的声声清响。
背景
此诗约作于元和年间(806-820年),张籍经历仕途起伏后,在终南山一带隐居时所作。诗中展现了诗人追求宁静淡泊的生活理想,是其隐居诗的代表作。
赏析
- 艺术特色:
- 视听结合:视觉(月出)与听觉(露声)的完美融合
- 动静相宜:静态的山居与动态的月升、露滴
- 细节描写:”坠露声重重”的细腻观察
- 思想内涵:
-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追求心灵宁静的志趣
-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 语言特点:
- 用词精准:”复”字强调双重否定
- 叠字运用:”重重”强化听觉效果
- 白描手法:不加修饰的自然呈现
评价
- 宋代《唐诗纪事》:”得陶渊明田园诗真趣”
- 明代胡震亨:”‘坠露声’三字,最得秋夜神韵”
- 清代沈德潜:”二十八字,字字入画”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