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拼音
jiǔ yuè xiōng nú shā biān jiàng,hàn jūn quán mò liáo shuǐ shàng。
wàn lǐ wú rén shōu bái gǔ,jiā jiā chéng xià zhāo hún zàng。
fù rén yī yǐ zǐ yǔ fū,tóng jū pín jiàn xīn yì shū。
fū sǐ zhàn chǎng zǐ zài fù,qiè shēn suī cún rú zhòu zhú。
注释
- 匈奴:代指北方游牧民族
- 全没:全军覆没
- 辽水:今辽河流域
- 招魂葬:为无法收尸的死者举行的葬礼
- 昼烛:白天的蜡烛(喻无用之物)
译文
九月胡人杀害边关守将,汉军在辽水全军覆亡。
万里疆场无人收殓白骨,家家在城下招魂安葬。
女子仰仗丈夫与儿子,即便贫贱也心安满足。
如今丈夫战死、遗腹待产,我虽活着却如白昼燃烛般多余。
背景
此诗作于贞元年间(785-805年),反映唐德宗时期唐军与吐蕃等族的边境战争。张籍通过征妇之口,揭露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是其新乐府诗代表作。
赏析
- 艺术特色:
- 场景对比:前四句宏大战场与后四句家庭悲剧
- 比喻精妙:”昼烛”喻指生命的无意义
- 数字运用:”万里””全没”强化悲剧色彩
- 思想内涵:
- 对战争的强烈控诉
- 对妇女命运的深刻同情
- 对和平生活的深切向往
- 语言特点:
- “舒”与”烛”的押韵形成情感转折
- 口语化表达(”心亦舒””子在腹”)增强真实感
- 结句比喻戛然而止,余味深长
评价
- 宋代《唐诗纪事》:”乐府新声,得杜甫遗意”
- 明代钟惺:”『昼烛』之喻,千古绝唱”
- 清代贺裳:”二十八字说尽战争之恶”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