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头鹿,角芟芟,尾促促。
贫儿多租输不足,夫死未葬儿在狱。
早日熬熬蒸野冈,禾黍不收无狱粮。
县家唯忧少军食,谁能令尔无死伤。
拼音
shān tóu lù,jiǎo shān shān,wěi cù cù。
pín ér duō zū shū bù zú,fū sǐ wèi zàng ér zài yù。
zǎo rì áo áo zhēng yě gāng,hé shǔ bù shōu wú yù liáng。
xiàn jiā wéi yōu shǎo jūn shí,shuí néng lìng ěr wú sǐ shāng。
注释
- 芟芟(shān):鹿角光秃的样子
- 促促:短小的样子
- 贫儿:贫苦人家的儿子
- 熬熬:形容烈日炎炎
- 县家:县衙官府
- 军食:军粮供应
译文
山头的鹿啊,角儿光秃秃,尾巴短又秃。
贫家子因交不起租税被关押,丈夫死了还没下葬,儿子又进了牢房。
烈日炙烤着荒野山冈,庄稼绝收连牢饭都供应不上。
县衙只愁军粮不够,谁会在乎你们百姓的死活?
背景
此诗作于贞元末年(约804年),正值关中大旱,朝廷仍强征赋税。张籍借乐府旧题,以”山头鹿”起兴,揭露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是其新乐府诗代表作。
赏析
- 艺术特色:
- 比兴手法:以鹿喻民(鹿角被磨象征民财被榨)
- 层层递进:从家庭悲剧到社会矛盾
- 白描对比:百姓惨状与官府冷漠的强烈反差
- 思想内涵:
- 对苛捐杂税的愤怒控诉
- 对灾年不减赋的尖锐批评
- 对底层民众的深切同情
- 语言特点:
- 三字句起兴,节奏急促
- “熬熬”叠词强化酷热感
- 结句反问直指统治残酷
评价
- 宋代《唐诗纪事》:”仁者之言,闻者足戒”
- 明代胡应麟:”『无狱粮』三字,字字泣血”
- 清代贺裳:”乐府真声,白傅(白居易)之师”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