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词

张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拼音

yuǎn mù niú,rào cūn sì miàn hé shǔ chóu。
bēi zhōng jī wū zhuó niú bèi,lìng wǒ bù dé xì lǒng tóu。
rù bēi cǎo duō niú sàn xíng,bái dú shí xiàng lú zhōng míng。
gé dī chuī yè yìng tóng bàn,huán gǔ cháng biān sān sì shēng。
niú niú shí cǎo mò xiāng chù,guān jiā jié ěr tóu shàng jiǎo。

注释

  1. 禾黍稠:庄稼茂密
  2. 陂(bēi):水塘
  3. 饥乌:饥饿的乌鸦
  4. 垅头:田埂
  5. 白犊:白色小牛
  6. 吹叶:用树叶吹哨
  7. 官家:官府差役
  8. 截角:唐代官府征牛时截角为记

译文

去远处放牛,村庄四周庄稼长势正旺。
水塘里饿鸦啄牛背,害我不能在田埂玩耍。
走进塘边草地牛群散开,白色小牛不时在芦苇丛中鸣叫。
隔着堤坝吹叶哨招呼同伴,又甩响长鞭三四声。
牛儿吃草别打架,小心官府来截你们的角!

背景

此诗作于贞元年间(785-805年),张籍以童谣形式,通过牧童视角反映中唐”两税法”下官府强征民畜的暴政,是其新乐府诗代表作之一。

赏析

  1. 艺术特色:
  • 儿童视角:以童谣形式揭露社会黑暗
  • 声景交融:吹叶声、鞭声、牛鸣声的立体呈现
  • 结尾突变:天真口吻道出残酷现实
  1. 思想内涵:
  • 对苛政的隐晦批判
  • 对童真被剥夺的痛心
  • 对民间疾苦的深刻同情
  1. 语言特点:
  • “牛牛”叠词显童趣
  • “截尔头上角”的直白警示
  • 动词精准:”绕””啄””吹””鼓”生动传神

评价

  1. 宋代《唐诗纪事》:”借小儿语,写大人事”
  2. 明代钟惺:”『截角』二字,刺苛政入骨”
  3. 清代贺裳:”乐府妙品,似谣似谚”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