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纻歌

张籍

皎皎白纻白且鲜,将作春衣称少年。
裁缝长短不能定,自持刀尺向姑前。
复恐兰膏污纤指,常遣傍人收堕珥。
衣裳著时寒食下,还把玉鞭鞭白马。

拼音

jiǎo jiǎo bái zhù bái qiě xiān,jiāng zuò chūn yī chēng shào nián。
cái féng cháng duǎn bù néng dìng,zì chí dāo chǐ xiàng gū qián。
fù kǒng lán gāo wū xiān zhǐ,cháng qiǎn bàng rén shōu duò ěr。
yī cháng zhuó shí hán shí xià,hái bǎ yù biān biān bái mǎ。

注释

  1. 白纻(zhù):细白的苎麻布
  2. 兰膏:古代润发香油
  3. 堕珥:掉落的耳饰
  4. 寒食:寒食节(清明节前一日)
  5. 玉鞭:装饰华美的马鞭

译文

洁白的苎麻布又白又光鲜,要拿它给少年做件春衫。
裁缝拿不准该做多长多短,亲自拿着剪刀尺子去问姑娘。
又怕发油弄脏纤细手指,常叫旁人帮忙捡拾耳环。
新衣做好正值寒食前后,还要挥动玉鞭策马出游。

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年间(806-820年),张籍时任太常寺太祝。诗人借南朝乐府旧题,描写唐代贵族青年的春日生活,是其乐府诗中的绮丽之作。

赏析

  1. 艺术特色:
  • 细节描写:从布料、裁衣到梳妆的完整流程
  • 色彩运用:”皎皎白纻”与”玉鞭白马”的素雅搭配
  • 动静结合:静态裁衣与动态策马的转换
  1. 思想内涵:
  • 对青春美好的赞颂
  • 对贵族生活的客观呈现
  • 隐含对奢靡之风的微讽
  1. 语言特点:
  • “复恐””常遣”体现贵族做派
  • “鞭白马”展现少年意气
  • 全诗不着一”春”字而春意盎然

评价

  1. 宋代《乐府诗集》:”得齐梁体格而气骨过之”
  2. 明代杨慎:”『收堕珥』三字,尽显闺阁情态”
  3. 清代王士禛:”结句风流,不减六朝”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