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引

张籍

秦乌啼哑哑,夜啼长安吏人家。
吏人得罪囚在狱,倾家卖产将自赎。
少妇起听夜啼乌,知是官家有赦书。
下床心喜不重寐,未明上堂贺舅姑。
少妇语啼乌,汝啼慎勿虚。
借汝庭树作高巢,年年不令伤尔雏。

拼音

qín wū tí yā yā,yè tí cháng ān lì rén jiā。
lì rén dé zuì qiú zài yù,qīng jiā mài chǎn jiāng zì shú。
shào fù qǐ tīng yè tí wū,zhī shì guān jiā yǒu shè shū。
xià chuáng xīn xǐ bù chóng mèi,wèi míng shàng táng hè jiù gū。
shào fù yǔ tí wū,rǔ tí shèn wù xū。
jiè rǔ tíng shù zuò gāo cháo,nián nián bù lìng shāng ěr chú。

注释

  1. 秦乌:长安(古属秦地)的乌鸦
  2. 吏人:小官吏
  3. 自赎:自己花钱赎罪
  4. 赦书:赦免诏书
  5. 舅姑:公婆
  6. 慎勿虚:千万不要不灵验

译文

长安城的乌鸦哑哑啼叫,深夜在官吏家屋上啼鸣。
这家官吏因罪被关监狱,变卖家产想要赎罪脱身。
少妇听见乌鸦夜啼声,知道这是官府将发赦令。
高兴得下床再也睡不着,天没亮就去向公婆报喜。
少妇对乌鸦轻声细语:”你的啼叫可要应验啊!
我家庭院的大树任你筑巢,年年都不让人伤害你的幼鸟。”

背景

此诗作于贞元末年(约804年),借乐府旧题反映中唐时期”以钱赎罪”的司法弊端。张籍通过少妇的遭遇,展现小官吏家庭的生存困境,是其新乐府代表作。

赏析

  1. 艺术特色:
  • 双线结构:乌鸦啼叫(自然)与官吏获赦(人事)
  • 细节真实:”倾家卖产”反映司法黑暗
  • 结尾新颖:少妇与乌鸦的对话设计
  1. 思想内涵:
  • 对司法腐败的批判
  • 对底层官吏的同情
  • 对美好愿望的寄托
  1. 语言特点:
  • “哑哑””慎勿”等拟声词运用
  • “不重寐””未明”体现急切心情
  • 结尾许愿体现民间信仰

评价

  1. 宋代《乐府诗集》:”得风人之体”
  2. 明代钟惺:”结语痴绝,愈见情深”
  3. 清代沈德潜:”写尽小吏之苦”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