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
宝剑黯如水,微红湿馀血。
白马夜频嘶,三更霸陵雪。
拼音
yù chū hóng dū mén,yīn yún bì chéng què。
bǎo jiàn àn rú shuǐ,wēi hóng shī yú xuè。
bái mǎ yè pín sī,sān gēng bà líng xuě。
注释
- 鸿都门:东汉洛阳城门,此处借指长安城门
- 黯如水:宝剑寒光如秋水般幽暗
- 霸陵:汉文帝陵墓所在地,在长安东郊
- 三更:古代夜间23点至凌晨1点
译文
正欲策马出长安城门,却见阴云遮蔽了宫阙。
宝剑寒光如秋水幽暗,剑锋残留着淡淡血迹。
白马在深夜频频嘶鸣,三更时分的霸陵飞雪。
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武宗会昌年间(841-846),温庭筠借汉代侠客意象,抒发对晚唐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愤懑。诗中”鸿都门”暗指当时宦官势力中心大明宫丹凤门。
赏析
- 艺术特色:
- 电影蒙太奇:五个镜头快速切换(城门-宝剑-白马-雪夜)
- 色彩对比:阴云(黑)、剑光(青)、血迹(红)、白雪(白)
- 声音设计:马嘶声打破雪夜寂静
- 思想内涵:
- 侠义精神在黑暗政治中的坚守
- 个体对抗体制的悲壮美
- 历史记忆(汉)与现实批判(唐)的叠印
- 语言突破:
- “黯如水”开创兵器审美新范式
- “频嘶”的动态感与”雪”的静态形成张力
- 全诗无主语造成的悬疑效果
评价
- 宋代《唐诗纪事》:”二十字说尽侠客魂魄”
- 明代胡应麟:”较李白《侠客行》更见筋骨”
- 清代王夫之:”雪夜马嘶,千古侠客绝唱”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