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陈琳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拼音

zēng yú qīng shǐ jiàn yí wén,jīn rì piāo péng guò cǐ fén。
cí kè yǒu líng yīng shí wǒ,bà cái wú zhǔ shǐ lián jūn。
shí lín mái mò cáng chūn cǎo,tóng què huāng liáng duì mù yún。
mò guài lín fēng bèi chóu chàng,yù jiāng shū jiàn xué cóng jūn。

注释

  1. 陈琳:建安七子之一,以章表书记闻名
  2. 飘蓬:如飞蓬飘转,喻身世飘零
  3. 霸才:辅佐霸业的才能
  4. 石麟:墓前石雕麒麟
  5. 铜雀:曹操所建铜雀台

译文

曾在史册拜读您文章,今日如飘蓬过访孤坟。
词客有灵应知我是谁,怀才不遇更懂您悲辛。
石麒麟湮没春草丛中,铜雀台荒废独对暮云。
莫怪迎风倍感惆怅,欲效您携书剑从军。

背景

此诗作于大中四年(850年),温庭筠途经邺城(今河北临漳)时凭吊陈琳墓。借古讽今,抒发自己与陈琳相似的”才士不遇”之悲。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时空对话:今(飘蓬)古(遗文)穿越式抒情
  • 对仗精妙:”词客”对”霸才”,”石麟”对”铜雀”
  • 意象并置:春草(生机)与暮云(衰颓)的张力
  1. 思想内涵:
  • 揭示文人依附权力的宿命
  • 展现知识分子精神困境
  • 提出”以武济文”的出路思考
  1. 语言突破:
  • “应识我”的强烈主体意识
  • “始怜君”的逆向抒情
  • “学从军”的悲壮收束

评价

  1. 宋代《唐才子传》:”温李怀古诗,此篇最见筋骨”
  2. 明代胡应麟:”『霸才无主』四字,说尽千古才士痛处”
  3. 清代沈德潜:”较李商隐《贾生》更见沉痛”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