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蜀府将

温庭筠

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拼音

shí nián fēn sǎn jiàn guān qiū,wàn shì jiē suí jǐn shuǐ liú。
zhì qì yǐ céng míng hàn jié,gōng míng yóu zì zhì wú gōu。
diāo biān rèn jiàn hán yún zhòng,mǎ shàng tīng jiā sài cǎo chóu。
jīn rì féng jūn bèi chóu chàng,guàn yīng hán xìn jìn fēng hóu。

注释

  1. 剑关:剑门关,蜀地军事要塞
  2. 汉节:苏武持节典故,喻忠贞不渝
  3. 吴钩:春秋吴地弯刀,代指战功
  4. 认箭:辨识箭羽标记(唐代军规)
  5. 灌婴:西汉开国名将,善终功臣
  6. 韩信:西汉开国名将,后被诛杀

译文

剑门关的秋色中分别十载,多少往事如锦江水一去不返。
虽怀苏武般的忠贞气节,战功梦想却困于刀鞘之中。
寒云下辨识箭羽印记,马上听胡笳声,塞草也含愁。
今日重逢倍感惆怅——想那灌婴韩信,终究都得封侯!

背景

此诗作于大中十三年(859年)秋,时值:

  1. 吐蕃侵扰西川边境
  2. 朝廷猜忌边镇将领
  3. 温庭筠被贬途经蜀地
    借汉代功臣际遇,讽喻晚唐”重文轻武”政策。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时空折叠:压缩十年边塞岁月于八句
  • 意象对冲:”汉节”(忠)与”吴钩”(功)的矛盾
  • 细节白描:”认箭””听笳”的军旅实感
  1. 思想内涵:
  • 揭示晚唐边将”忠勇难封”的困境
  • 批判朝廷赏罚不明的军事政策
  • 展现历史循环的深刻悲观
  1. 语言突破:
  • “随锦水流”的岁月意象
  • “滞吴钩”的功名困局
  • “尽封侯”的反讽收束

评价

  1. 宋代《唐诗纪事》:”温诗末联如惊雷破柱,直指时弊”
  2. 明代胡震亨:”‘认箭寒云’四字,写尽边将风霜”
  3. 清代沈德潜:”较之高适《燕歌行》,更见晚唐将士血泪”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