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拼音
bīng diàn yín chuáng mèng bù chéng,bì tiān rú shuǐ yè yún qīng。
yàn shēng yuǎn guò xiāo xiāng qù,shí èr lóu zhōng yuè zì míng。
注释
- 冰簟:凉席
- 银床:银饰床榻
- 潇湘:潇水湘江,指湖南地区
- 十二楼:传说中神仙居所,此处指高楼
译文
凉席银床辗转难入梦,夜空澄碧如水流云轻。
雁鸣声渐远飞向潇湘,十二楼阁中明月独明。
背景
此诗约作于大中五年(851年),温庭筠在长安期间。诗中通过闺怨题材,反映晚唐士人普遍的仕途失意与精神苦闷。
赏析
- 艺术特色:
- 色彩美学:”冰簟银床”与”碧天夜云”的冷色调组合
- 空间跳跃:从室内(床)到天际(雁)的视野拉伸
- 以景结情:”月自明”的孤绝意境
- 思想内涵:
- 展现知识分子的精神孤独
- 揭示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 表达对超然境界的向往
- 语言突破:
- “梦不成”的直白痛苦
- “远过”的动态延伸
- “自明”的哲学意味
评价
- 宋代《唐诗纪事》:”二十八字说尽孤高意”
- 明代胡应麟:”‘月自明’三字,太白之后未见此境”
- 清代王士禛:”较李益’受降城外月如霜’更见空灵”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