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拼音
xī shuǐ wú qíng sì yǒu qíng,rù shān sān rì dé tóng xíng。
lǐng tóu biàn shì fēn tóu chù,xī bié chán yuán yī yè shēng。
注释
- 分水岭:山脉分水处,此处应指秦岭分水岭
- 潺湲:溪水缓流声
- 分头:溪水流向分岔
- 三日:虚指多日
译文
溪水看似无情却似有情,入山多日与我一路同行。
岭头便是我们分道处,整夜听它潺潺惜别声。
背景
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年),温庭筠自长安入蜀途中。时年作者约28岁,首次远行,诗中童趣与哲思并存,是其早期代表作。
赏析
- 艺术特色:
- 拟人妙笔:赋予溪水人性情感
- 数字运用:”三日”虚指强化羁旅感
- 以声结情:用”一夜声”替代直抒别情
- 思想内涵:
- 展现人与自然的精神共鸣
- 揭示短暂相伴的永恒意义
- 表达青年士人的细腻情怀
- 语言突破:
- “似”字的模糊美学
- “便”字的顿挫感
- “惜别”的情感投射
评价
- 宋代《唐诗纪事》:”二十八字说尽山水有情”
- 明代钟惺:”‘一夜声’三字,何减《阳关》叠唱”
- 清代王士禛:”较太白’相看两不厌’更见天真”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