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满葭菼,离人西复东。
几年方暂见,一笑又难同。
地势萧陵歇,江声禹庙空。
如何暮滩上,千里逐征鸿。
拼音
qiū sè mǎn jiā tǎn,lí rén xī fù dōng。
jǐ nián fāng zàn jiàn,yī xiào yòu nán tóng。
dì shì xiāo líng xiē,jiāng shēng yǔ miào kōng。
rú hé mù tān shàng,qiān lǐ zhú zhēng hóng。
注释
- 葭菼(jiā tǎn):芦苇与荻草
- 萧陵:萧索的丘陵
- 禹庙:祭祀大禹的庙宇
- 征鸿:迁徙的大雁
- 暮滩:黄昏的江滩
译文
芦苇荡里秋色正浓,离人又将各奔西东。
多年才得短暂相聚,一笑之后又难重逢。
丘陵地势渐趋平缓,禹庙空余江水涛声。
为何在这暮色江滩,要随大雁千里飘蓬?
背景
此诗作于大中九年(855年)秋,温庭筠在长江中游送别友人时所作。诗中融合:
- 晚唐文人普遍的漂泊体验
- 对治水英雄大禹的追思
- 秋日特有的时空苍茫感
赏析
- 艺术特色:
- 数字对比:”几年”与”一笑”的时间张力
- 声景交融:江声(听觉)与暮滩(视觉)的立体空间
- 意象组合:葭菼(植物)、征鸿(动物)、禹庙(人文)的多元符号
- 思想内涵:
- 展现知识分子的精神漂泊
- 揭示历史记忆与现实困境
- 表达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 语言突破:
- “满”字的饱和感
- “歇”字的衰减意味
- “逐”字的被动无奈
评价
- 宋代《唐诗纪事》:”温诗结句每有千里之势”
- 明代胡震亨:”‘禹庙空’三字,说尽盛衰之感”
- 清代王士禛:”较杜甫’飘飘何所似’更见苍茫”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