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笳曲

温庭筠

朔管迎秋动,雕阴雁来早。
上郡隐黄云,天山吹白草。
嘶马悲寒碛,朝阳照霜堡。
江南戍客心,门外芙蓉老。

拼音

shuò guǎn yíng qiū dòng,diāo yīn yàn lái zǎo。
shàng jùn yǐn huáng yún,tiān shān chuī bái cǎo。
sī mǎ bēi hán qì,zhāo yáng zhào shuāng bǎo。
jiāng nán shù kè xīn,mén wài fú róng lǎo。

注释

  1. 朔管:北方胡笳,边塞乐器
  2. 雕阴:古郡名(今陕西绥德)
  3. 寒碛:寒冷的戈壁沙漠
  4. 戍客:驻守边疆的士兵
  5. 芙蓉:荷花,象征江南

译文

胡笳声中秋意渐浓,雕阴郡的雁群来得早。
上郡的天空黄云低垂,天山下白草随风飘摇。
战马嘶鸣悲怆寒漠,朝阳映照覆霜城堡。
江南戍卒的思乡之心,门外芙蓉已渐凋老。

背景

此诗作于会昌二年(842年),温庭筠游历西北边塞时所作。诗中通过:

  1. 边塞特有物象(胡笳、寒碛)
  2. 南北空间对照(天山-江南)
  3. 季节特征(秋雁、霜堡)
    展现安史之乱后唐代边塞的沧桑变化。

赏析

  1. 艺术特色:
  • 视听通感:朔管声(听觉)与黄云(视觉)交织
  • 时空并置:塞外(空间)与秋季(时间)的特定组合
  • 意象对冲:朝阳(暖)与霜堡(冷)的强烈对比
  1. 思想内涵:
  • 揭示战争对自然的改变(吹白草)
  • 展现戍卒的生存困境(悲寒碛)
  • 表达对和平的向往(芙蓉老)
  1. 语言突破:
  • “动”字的音乐动感
  • “吹”字的力量感
  • “老”字的生命流逝感

评价

  1. 宋代《唐音癸签》:”温诗边塞之作,此篇最得画境”
  2. 明代胡震亨:”‘吹白草’三字,说尽边庭萧瑟”
  3. 清代王士禛:”较岑参’平沙莽莽黄入天’更见浓缩”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