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窦溅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
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
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
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拼音
rǔ dòu jiàn jiàn tōng shí mài,lǜ chén chóu cǎo chūn jiāng sè。
jiàn huā rù jǐng shuǐ wèi xiāng,shān yuè dāng rén sōng yǐng zhí。
xiān wēng bái shàn shuāng niǎo líng,fú tán yè dú huáng tíng jīng。
shū xiāng hào chǐ yǒu yú wèi,gèng jué hè xīn tōng yǎo míng。
注释
- 乳窦:石钟乳洞中的泉眼
- 绿尘:指碾茶时扬起的绿色茶末
- 黄庭经:道教经典著作
- 杳冥:深远幽暗之境,指仙境
- 霜鸟翎:白鹤羽毛(指羽扇)
译文
石乳泉眼溅溅连通山石脉络,新茶绿粉如尘映着春江愁色。
涧边野花落入井中水带芬芳,山月当空时松影笔直垂落。
仙翁手持白鹤羽扇,夜拂祭坛诵读黄庭。
茶香清冽齿颊留芳,更觉鹤心直通仙境。
背景
此诗作于会昌四年(844年),温庭筠游历江浙时造访道观所作。诗中融合:
- 唐代茶道与道教的结合
- 江南山水与修道的意境
- 对陆羽《茶经》的化用
赏析
- 艺术特色:
- 通感运用:”水味香”(味觉)与”松影直”(视觉)交织
- 色彩构图:绿尘、白扇、山月的清冷色调
- 动静相生:溅溅水声与静读经书的对比
- 思想内涵:
- 展现茶道中的修道境界
- 揭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关系
- 表达对超然物外的向往
- 语言突破:
- “愁草”的情感投射
- “通杳冥”的境界升华
- “余味”的双关妙用
评价
- 宋代《瀛奎律髓》:”茶诗清绝,此篇为唐人之冠”
- 明代杨慎:”‘鹤心通杳冥’五字,说尽茶道三昧”
- 清代王士禛:”较卢仝《七碗茶歌》更见仙气”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