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ūn rì yàn lè yóu yuán fù yùn dé jiē zì
春日宴乐游园赋韵得接字
dì lǐ hán guāng jǐn, shén gāo chūn wàng jiā.
帝里寒光尽,神皋春望浃。
méi jiāo luò wǎn yīng, liǔ diān jīng chū yè.
梅郊落晚英,柳甸惊初叶。
liú shuǐ chōu qí nòng, bēng yún sǎ fāng dié.
流水抽奇弄,崩云洒芳牒。
qīng zūn zhàn bù kōng, zàn xǐ píng shēng jiē.
清尊湛不空,暂喜平生接。
王勃(650年-676年或684年),字子安,祖籍祁县,后迁绛州龙门通化(今万荣县)。 祖父隋朝著名学者王通,父亲唐朝官吏王福畤。 中国唐代文学家、 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详情介绍
⑴春日:立春日。乐游园:古苑名,也叫作“乐游苑”“乐游原”。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南郊。原为秦时的宜春苑,西汉宣帝时改建成乐游苑,唐时成为长安士女节日游玩的胜地。赋韵:限韵作诗。唐初文人游宴,限韵作诗之风盛极一时。
⑵帝里:帝都。《晋书·王导传》:“导曰:‘建康,古之金陵,旧为帝里。’”这里指长安。寒光尽:寒冷的气候已消尽,即是说春已降临。
⑶神皋:皋,通“高”。《荀子·大略》:“望其圹,皋如也。”长安古代属雍州,地势高敞,古人认为是天神所在的方位。秦汉时代的帝王在这里建了许多神祠,祭祀天帝。张衡《西京赋》:“尔乃广衍沃野,厥田上下,实惟地之奥区神皋。”即以神皋代指长安京畿一带。春望浃:远望已是一片融融的眷光。浃,融洽,融和。
⑷梅郊:开着梅花的郊外。晚英:迟开的花朵。
⑸柳甸:通往乐游园的长满柳树的郊向。唐代长安盛植柳树,行人远离,亲友相送到城外,折柳枝相赠为一时风俗。惊初叶:柳枝上新放的绿叶叫人看了惊喜不止。初叶,新放的绿叶。
⑹流水:古琴曲有《流水》。相传为春秋时俞伯牙所制。《列子·汤问》载,俞伯牙向往流水,就弹起《流水》曲,他的朋友钟子期听了,便说他弹出了江河浩瀚奔腾的声音和气势,伯牙把子期当作知音。奇弄:奇妙的乐曲。嵇康《琴赋》:“改韵易调,奇弄乃发。”
⑺崩云:翻涌的云。洒:下雨。诗中指敏捷的诗思通过笔墨写在花笺上而成诗篇。芳牒:花笺,精美的诗笺。
⑻清尊:酒杯的美称。尊,同“樽”。湛:清澈的样子。洒以色清为上品。
⑼暂喜:一时高兴。平生接:平时的交往。接,交往,友谊。
唐高宗乾封元年(666),朝廷举办了封禅泰山大典。王勃入朝献《宸游东岳颂》,应举及第,被授朝散郎。沛王李贤听说了他的名声,征为府修撰。此诗是他在长安任职时所作的一篇宴席上的限韵诗。
这首限韵诗,叙述了立春之日游宴的场景,先描写了京都郊外的春色,接着写开怀畅饮的喜悦。整首诗的情调还是较为积极向上的,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景色以及对友人的喜悦之情。
前两句描述了长安京畿―带的春天景色,交代了时令,起到总领全篇的作用。“寒光尽”带来融融暖意,“春望浃”则奠定全诗乐观开朗的基调。三、四句细致地描绘了前往乐游园路上看到的景物,“惊初叶”中的“惊”字,把诗人突然发现春色的刹那间的惊喜之情描绘得栩栩如生。
五、六句描述了乐游园周遭环境以及宾客即席赋诗的场景,别有一番韵味。但因为是限韵作诗,所以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诗人的发挥,如“崩云洒芳牒”一句,思想很独特,用词却晦涩难懂。结尾两句写宴饮的乐趣,表达了总体感受,其中“暂喜”二字体现出诗人内心隐含的苦闷,可见这场宴席的欢乐只是暂时的。
就这首诗看,王勃善于以一字之妙用作情景交融的描绘。诗中“帝里”二句,只一个“浃”字,就把面对冬去春来的景色所引起的舒适心情表达出来。“柳甸”一句,一个“惊”字就把这句写活了,它写景,也写了对景生情人的感受。“流水”一句,在“奇弄”前用一个“抽”字,都把那像奇歌妙曲从水里冒出似的水声,清晰地送入读者的耳里。此外,如“崩云”句中的“洒”字、“清尊”句中的“湛”字等都具有妙用的性能。正是因为有这些妙用,才使这首诗的描绘做到情景交融,也才使这首诗充分显示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吉林古籍出版社副编审任国绪《初唐四杰诗选》:全诗层层推进,针脚细密,句句扣题,语语见情,格调清新活泼,在当时诗坛确是高出一头。由于限韵作诗,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作者,例如“崩云洒芳牒”一句,诗思那样新鲜,而语言却嫌晦涩。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