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送别

骆宾王

寂寥心事晚,摇落岁时秋。
共此伤年发,相看惜去留。
当歌应破涕,哀命返穷愁。
别后能相忆,东陵有故侯。

拼音

jì liáo xīn shì wǎn,yáo luò suì shí qiū。
gòng cǐ shāng nián fà,xiāng kàn xī qù liú。
dāng gē yīng pò tì,āi mìng fǎn qióng chóu。
bié hòu néng xiāng yì,dōng líng yǒu gù hóu。

注释

  1. 摇落:草木凋零(典出宋玉《九辩》)
  2. 年发:白发喻年岁(《晋书》”年发已秋”)
  3. 破涕:转悲为喜(《列子》典)
  4. 东陵故侯:秦亡后的东陵侯召平(《史记》典)
  5. 穷愁:困厄忧愁(《孟子》”穷则独善其身”)

译文

暮色中,心事如枯叶般寂寥,飘零的时节又逢萧瑟深秋。
你我同叹年华逝去、白发渐生,相对无言,不舍这聚散离愁。
若唱起歌来,或能暂破涕为笑,可叹命运弄人,终陷困顿烦忧。
别后若还能彼此挂念——且学那东陵侯,做个淡泊故友。

背景

此诗作于垂拱元年(685年):

  1. 骆宾王被贬临海丞时期
  2. 武周代唐的特殊政治气候
  3. 诗人晚年重要交游记录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意象体系:构建”秋日-白发-穷愁-东陵”的衰老意象链
  • 情感转换:从”寂寥”到”破涕”的起伏曲线
  • 时空拓展:将眼前送别与历史典故(东陵侯)并置
  1. 思想内涵:
  • 展现”士不遇”的典型困境
  • 表达”穷达有命”的宿命观
  • 反映武周时期文人的政治疏离
  1. 语言突破:
  • “伤年发”的双关修辞
  • “返穷愁”的递进表达
  • “故侯”的历史隐喻

评价

  1.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四杰送别诗,此篇最见老成”
  2.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东陵’一典,尽显君子固穷之志”
  3. 现代闻一多《唐诗杂论》:”比《于易水送人》更沉痛的命运书写”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