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拼音
xī rì xì yán shēn hòu yì,jīn zhāo dōu dào yǎn qián lái。
yī shang yǐ shī xíng kàn jìn,zhēn xiàn yóu cún wèi rěn kāi。
shàng xiǎng jiù qíng lián bì pú,yě zēng yīn mèng sòng qián cái。
chéng zhī cǐ hèn rén rén yǒu,pín jiàn fū qī bǎi shì āi。
注释
- 身后意:关于死后的设想(《世说新语》”王戎丧儿”条)
- 施:施舍(《论语》”如有博施于民”)
- 行看尽:即将看完(《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旧情:往日情分(《后汉书》”故旧之情”)
译文
当年玩笑说死后事,如今一一现眼前。
你的衣裳快施舍完,针线盒却不忍开。
因念旧情厚待婢女,也曾梦里给你钱。
明知此恨人人会有,贫贱夫妻事事悲哀。
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六年(811年):
- 韦丛逝世五周年之际
- 元稹整理亡妻遗物时
- 中唐悼亡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赏析
- 艺术特色:
- 时空跳跃:从”昔日戏言”到”今朝眼前”
- 细节选择:聚焦”针线盒”的特殊意象
- 情感对比:理性认知(人人有恨)与感性体验(百事哀)
- 思想内涵:
- 展现”物是人非”的悼亡心理
- 表达”贫贱相依”的婚姻真谛
- 反映唐代士人的生死观
- 语言突破:
- “戏言”与”都到”的强烈反差
- “未忍开”的克制表达
- “百事哀”的概括力
评价
- 宋代苏轼:”读此诗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情”(《东坡题跋》)
- 明代胡应麟:”后二联尤堪泪下”(《诗薮》)
- 清代蘅塘退士:”古今悼亡,此当绝唱”(《唐诗三百首》)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