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柚有垂实,燕巢无宿雏。
我亦辞社燕,茫茫焉所如。
君诗夏方早,我叹秋已徂。
食物风土异,衾裯时节殊。
荒草满田地,近移江上居。
八日复切九,月明侵半除。
拼音
tíng yòu yǒu chuí shí,yàn cháo wú sù chú。
wǒ yì cí shè yàn,máng máng yān suǒ rú。
jūn shī xià fāng zǎo,wǒ tàn qiū yǐ cú。
shí wù fēng tǔ yì,qīn chóu shí jié shū。
huāng cǎo mǎn tián dì,jìn yí jiāng shàng jū。
bā rì fù qiè jiǔ,yuè míng qīn bàn chú。
注释
- 庭柚:庭院中的柚子树(《南方草木状》”柚,大柑也”)
- 社燕:春社时北来的燕子(《岁时广记》”燕春社来,秋社去”)
- 焉所如:去向何处(《楚辞》”邅吾道兮洞庭”)
- 已徂:已经逝去(《诗经》”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 衾裯:被褥(《说文》”衾,大被”)
- 半除:半月(《释名》”弦,半月之名也”)
译文
庭院柚树果实低垂,燕巢空空不见雏影。
我似离群春社燕,茫然不知去何方。
你诗中说夏初至,我已感叹秋早过。
饮食水土皆不同,被褥厚薄异时节。
荒草长满旧田地,新近移居江岸边。
初八过了又初九,月光渐满照半庭。
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年)夏秋之际:
- 元稹初任通州(今四川达州)司马
- 白居易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 反映中唐贬官南方的共同遭遇
- 延续”元白唱和”的诗歌传统
赏析
- 艺术特色:
- 双重时空:物理时空(南北差异)与心理时空(季节感受)的交错
- 意象群组:以”庭柚-燕巢-荒草-月光”构建南方贬所图景
- 对比手法:”君诗夏方早”与”我叹秋已徂”的强烈反差
- 思想内涵:
- 展现贬谪文人的生存困境
- 表达对中原故土的深切思念
- 揭示南北气候差异的文化冲突
- 语言成就:
- “衾裯时节殊”的生活化表达
- “月明侵半除”的时间具象化
- 鱼韵的绵长音效强化愁绪
评价
- 宋代计有功:”‘食物风土异’句,写尽南迁况味”(《唐诗纪事》)
- 明代胡震亨:”元白唱和,此篇最见迁谪之痛”(《唐音癸签》)
- 清代沈德潜:”结句用月相纪日,唐人诗中仅见”(《唐诗别裁》)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