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亭晚望

宋之问

浩渺浸云根,烟岚出远村。
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
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
纵情犹未已,回马欲黄昏。

拼音

hào miǎo jìn yún gēn,yān lán chū yuǎn cūn。
niǎo guī shā yǒu jì,fān guò làng wú hén。
wàng shuǐ zhī róu xìng,kàn shān yù duàn hún。
zòng qíng yóu wèi yǐ,huí mǎ yù huáng hūn。

注释

  1. 云根:山石(古人认为云生于山石,《说文》”云,山川气也”)
  2. 烟岚:山间雾气(《楚辞》”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3. 柔性:水的柔韧特性(《道德经》”天下莫柔弱于水”)
  4. 断魂:形容极度忧伤(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
  5. 纵情:尽情(《晋书》”纵情丘壑”)

译文

浩荡江水漫润山脚,如纱雾气浮出远村。
归鸟掠过沙滩留痕,轻帆驶过水面无纹。
静观流水悟其柔道,遥望青山几欲断魂。
纵情观赏犹未尽兴,策马回程已近黄昏。

背景

此诗约作于景龙三年(709年):

  1. 宋之问外放越州(今绍兴)任长史期间
  2. 时年约50岁,经历政治沉浮后的作品
  3. 描写钱塘江或镜湖傍晚景色
  4. 反映初唐山水诗向盛唐的过渡特征

赏析

  1. 艺术特色:
  • 空间建构:形成”山-水-天”三维空间(云根/浩渺/烟岚)
  • 动静相生:”鸟归”之动与”浪无痕”之静形成张力
  • 哲理表达:将水性之柔提升至人生境界
  1. 思想内涵:
  • 体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观
  • 暗含道家”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考
  • 抒发政治失意后的忧郁情怀
  1. 语言成就:
  • “浸”字双关(实写漫润/虚写愁绪渗透)
  • “出”字动态(较通行本”没”更具生命力)
  • “欲”字留白(黄昏将至未至的微妙时刻)

评价

  1. 明代胡应麟:”‘帆过浪无痕’五字,已开王孟先声”(《诗薮》)
  2. 清代王夫之:”结句’欲黄昏’,较’夕阳昏’更得神韵”(《唐诗评选》)
  3. 近代闻一多:”初唐山水诗最成熟的时空表达”(《唐诗杂论》)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