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游。
事亲恨未立,从宦此中州。
主人亦何问,旅客非悠悠。
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
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
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
宁随当代子,倾侧且沉浮。
拼音
píng shēng bái yún zhì,zǎo ài chì sōng yóu。
shì qīn hèn wèi lì,cóng huàn cǐ zhōng zhōu。
zhǔ rén yì hé wèn,lǚ kè fēi yōu yōu。
fāng yè míng tiān zǐ,qīng yàn fèng liáng chóu。
zài qǔ lián chéng bì,sān zhì píng jīn hōu。
bù rán fú yī qù,guī cóng hǎi shàng ōu。
níng suí dāng dài zǐ,qīng cè qiě chén fú。
注释
- 白云志:隐逸之志(《庄子》”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 赤松游:追随仙人赤松子(《史记·留侯世家》典)
- 中州:洛阳地区(《尚书》”中邦锡土姓”)
- 连城璧:喻珍贵才具(《史记·廉颇传》”价值连城”)
- 平津侯:指公孙弘(《汉书》”起家至丞相封侯”)
- 海上鸥:隐逸意象(《列子》”海上之人好鸥”)
- 倾侧:政治动荡(《后汉书》”朝廷倾侧”)
译文
素怀隐逸青云志,早慕仙人赤松游。
孝亲恨未立勋业,暂居洛阳作宦游。
主人何必多相询,客子非是悠游人。
正要谒见圣明天子,清宴献策展良谋。
再建不世之功业,三登卿相之尊位。
若不得志便归去,伴那海鸥自在游。
岂愿随波逐流辈,浮沉宦海任飘摇。
背景
此诗作于永淳元年(682年):
- 陈子昂初入洛阳求仕时期
- 时年24岁,胸怀大志而尚未得志
- 反映武周时期庶族文人的进取精神
- 与《感遇》组诗共同体现其早期思想
赏析
- 艺术特色:
- 结构张力:前六句隐逸志与后六句功业心的强烈对比
- 用典系统:构建”仙隐-功名-退路”的三重价值体系
- 问答设计:通过虚拟对话增强戏剧性
- 思想内涵:
- 体现”儒道互补”的传统士人精神
- 表达”达济天下,穷善其身”的处世哲学
- 展现初唐庶族知识分子的政治抱负
- 语言成就:
- “恨未立”的迫切感
- “非悠悠”的决绝语气
- “宁随”的取舍态度
评价
- 明代胡震亨:”‘再取”三陟’语,犹见汉魏风骨”(《唐音癸签》)
- 清代沈德潜:”子昂少年作已具老成气格”(《唐诗别裁》)
- 近代闻一多:”初唐文人精神转型的宣言书”(《唐诗杂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