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十三

陈子昂

翡翠巢南海,雌雄珠树林。
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杀身炎洲里,委羽玉堂阴。
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
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
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拼音

fěi cuì cháo nán hǎi,cí xióng zhū shù lín。
hé zhī měi rén yì,jiāo ài bǐ huáng jīn。
shā shēn yán zhōu lǐ,wěi yǔ yù táng yīn。
yǐ nǐ guāng shǒu shì,wēi ruí làn jǐn qīn。
qǐ bù zài xiá yuǎn,yú luó hū jiàn xún。
duō cái xìn wéi lèi,tàn xī cǐ zhēn qín。

注释

  1. 翡翠:翠鸟(《异物志》”翡赤翠青,出南海”)
  2. 珠树:传说中结珠的树(《山海经》”三珠树”)
  3. 炎洲:南海岛屿(《十洲记》”炎洲在南海中”)
  4. 虞罗:捕鸟的网(《诗经》”肃肃兔罝”)
  5. 多材:指翠鸟美丽的羽毛(《庄子》”材与不材”)

译文

翠鸟住在南海边,成双结对珍珠林。
哪知贵妇心思重,爱它胜过爱黄金。
死在南方岛屿上,羽毛拔落华堂阴。
羽毛做成亮首饰,翠羽装饰锦被新。
就算躲得再遥远,猎网突然来索命。
才华太多反招祸,可怜这珍禽!

背景

此诗作于武则天时期(约695年):

  1. 讽刺当时权贵奢靡成风
  2. 反映南方珍禽遭滥捕现象
  3. 延续庄子”无用之用”思想
  4. 与《感遇·兰若生春夏》构成比兴组诗

赏析

  1. 艺术特色:
  • 对比结构:前四句自由vs后六句悲惨
  • 意象象征:以翠鸟喻才士
  • 细节描写:”委羽玉堂阴”的触目惊心
  1. 思想内涵:
  • 批判统治者的贪婪残暴
  • 揭示才士的生存困境
  • 表达”材与不材”的哲学思考
  1. 语言成就:
  • “骄爱”的讽刺力度
  • “忽见寻”的突然感
  • “信为累”的沉重感

评价

  1. 明代钟惺:”‘多材为累’四字,说尽千古才人痛”(《唐诗归》)
  2. 清代沈德潜:”子昂咏物诗中最沉痛者”(《唐诗别裁》)
  3. 近代闻一多:”初唐最犀利的政治寓言”(《唐诗杂论》)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