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探元化,幽鸿顺阳和。
大运自盈缩,春秋递来过。
盲飙忽号怒,万物相纷劘。
溟海皆震荡,孤凤其如何。
拼音
zhòng ní tàn yuán huà,yōu hóng shùn yáng hé。
dà yùn zì yíng suō,chūn qiū dì lái guò。
máng biāo hū hào nù,wàn wù xiāng fēn mó。
míng hǎi jiē zhèn dàng,gū fèng qí rú hé。
注释
- 仲尼:孔子(《论语》”仲尼祖述尧舜”)
- 元化:宇宙运行规律(《庄子》”与元化俱”)
- 幽鸿:深秋南飞的大雁(《礼记》”鸿雁来宾”)
- 盲飙:狂暴的旋风(《尔雅》”回风为飙”)
- 纷劘:互相摧残(《说文》”劘,削也”)
- 孤凤:喻指诗人自己(《论语》”凤兮凤兮”)
译文
孔子探究自然规律,大雁顺应温暖南飞。
万物盛衰自有周期,春秋季节轮流交替。
突然狂风怒吼发作,世间万物互相摧残。
整个大海剧烈震荡,孤独凤凰如何自处?
背景
- 创作时间:约698年(武则天圣历元年)
- 历史背景:
- 武则天晚年酷吏政治
- 陈子昂因直言进谏被贬
- 武周政权动荡不安
- 个人背景:
- 陈子昂政治理想破灭
- 预感自身悲剧结局
- 借诗表达终极思考
赏析
- 艺术特色:
- 双重意象系统:
- 有序世界(鸿雁、春秋)
- 无序乱世(盲飙、震荡)
- 强烈对比手法:
- 前四句的和谐 vs 后四句的混乱
- 象征手法:
- “孤凤”象征坚守理想的君子
- 双重意象系统:
- 思想内涵:
- 对武周政治的绝望
- 乱世中君子的困境
- 对天道人道的哲学思考
- 语言成就:
- “探元化”体现思想深度
- “忽号怒”展现爆发力
- “其如何”的终极追问
评价
- 古代评价:
- 明代钟惺:”子昂绝笔,字字血泪”(《唐诗归》)
- 清代沈德潜:”《感遇》压卷,可匹《离骚》”(《唐诗别裁》)
- 现代评价:
- 闻一多:”初唐最深刻的乱世宣言”(《唐诗杂论》)
- 钱钟书:”孤凤之问,千古同慨”(《谈艺录》)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