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妓二首 其二

王勃

tóng què jì èr shǒu
铜雀妓二首


qiè běn shēn gōng jì, céng chéng bì jiǔ zhòng.
妾本深宫妓,层城闭九重。
jūn wáng huān ài jǐn, gē wǔ wèi shuí róng.
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
jǐn qīn bù fù bì, luó yī shuí zài fèng.
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
gāo tái xī běi wàng, liú tì xiàng qīng sōng.
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

作者

王勃(650年-676年或684年),字子安,祖籍祁县,后迁绛州龙门通化(今万荣县)。 祖父隋朝著名学者王通,父亲唐朝官吏王福畤。 中国唐代文学家、 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详情介绍

1.妾:铜雀妓自称的谦词。深宫:指铜雀台。
2.层城:指深宫。九重:九层,形容宫殿之深邃。
3.锦衾(qīn):锦缎的被子。襞(bì):折叠。
4.罗衣:指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5.高台:指铜雀台。
6.青松:苍翠的松树,此处指坟地。庾信《拟咏怀》诗:“徒劳铜爵妓,遥望西陵松。”

《铜雀妓》诗,多是凭吊怀古或咏史之作。作者曾由洛阳去冀州游玩,途径铜雀台,见陈迹而顿生盛衰之感,于是创作了《铜雀妓二首》。

第二首开头“妾本深宫妓,层城闭九重”,是以歌妓的口吻感叹自己的不幸身世,使沉郁悲凉的气氛一开始就笼罩了全篇。据史书记载,铜雀台很高,上有宫房一百二十间,歌妓们被关闭在重重宫门之中。这里的“闭”字表现出了深宫里歌妓没有自由的痛苦。颔联“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进一步描写歌妓内心的孤寂。
她们本来是用自己的姿色、技艺娱乐君王,博取君王的欢心的。而此时就连这样的机会也已经结束了。曹操死了,自然不能为他人歌舞、修饰容貌。然而她们仍然得按照曹操的遗命,“每月十五,辄向帐前作妓乐”,为曹操的“魂灵”歌舞。这更可悲。君王就连死后都操纵着她们的命运,她们唯有终老宫中,永不得见天日,其中悲苦可想而知。颈联“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是写歌妓没有任何希冀,在死寂绝望的心情中,心灰意懒,华贵的铺盖没人再折叠,绫罗的衣裙也不想再缝制,“谁再缝”的“谁”字用得好,以疑问代词代替否定词与上句的“不”字相对,含意双关而有力。“谁”实为“人人”,说明有这样命运的人很多失去自由,没有欢乐没有理想,虽生犹死。尾联“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承上联之意而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此恨绵绵,歌妓在那高入云霄的铜雀台上放眼远眺,只看到西陵苍松翠柏,不觉凄然泪下。
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的凭吊怀古诗,对于史事不着力显微阐幽,而能别寓兴意;不采取直抒胸臆或议论,而以歌妓的口吻自叹自哀,真情实感,分外动人。

明·陆时雍《唐诗镜》:子安才雄,五言律往往有一气浑成之势,律自不得拘得。看渠一意转合,视之平平,拟之难到。中晚之视初唐,六朝之视汉魏,俱若此矣。
明·钟惺《唐诗归》:浑秀出脱。
明·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至此才是真律调。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神满极矣,运词更以识胜,所以难及。
明·邢昉《唐风定》:凄婉无繁辞,以淡为神。
清·顾安《唐律消夏录》:此以古题作近体而不失古意,较之比邻拟乐府者,几于金矢之别也。初,魏武遗令中有“台上设帷帐,朔望上食奏乐,汝等望我西陵墓田”之语,故是诗专就此一段写出、闲挑冷逗,似弗欲深刻讥议,而讥议自切。斯便是古意所在,俾后世君公将相,不免情痴如阿瞒者,稍于此得一知解,其提撕警觉之功,埒于西方文字矣。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