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八

陈子昂

逶迤势已久,骨鲠道斯穷。
岂无感激者?时俗颓此风。
灌园何其鄙,皎皎於陵中。
世道不相容,喈喈张长公。

拼音

wēi yí shì yǐ jiǔ,gǔ gěng dào sī qióng。
qǐ wú gǎn jī zhě?shí sú tuí cǐ fēng。
guàn yuán hé qí bǐ,jiǎo jiǎo yú líng zhōng。
shì dào bù xiāng róng,jiē jiē zhāng zhǎng gōng。

注释

  1. 逶迤:曲折延续(《楚辞》”遵江夏以逶迤”)
  2. 骨鲠:刚直不阿(《汉书》”骨鲠之臣”)
  3. 於陵:战国隐士陈仲子隐居地(《高士传》)
  4. 张长公:西汉隐士张挚(《史记》”张长公终身不仕”)
  5. 喈喈:叹息声(《诗经》”鸡鸣喈喈”)

译文

阿谀逢迎已成风,刚直之道难行通。
难道没有愤慨人?时俗败坏此遗风。
浇园种菜看似卑,於陵仲子志洁清。
世道不能容君子,可叹张挚隐终身!

背景

  1. 创作时间:约695年(武则天证圣年间)
  2. 历史背景:
    • 武则天重用酷吏,朝中谄媚成风
    • 正直之士多遭迫害
  3. 个人背景:
    • 陈子昂因直言屡遭排挤
    • 借古讽今表达不满
    • 为《感遇》组诗中批判时政的代表作

赏析

  1. 艺术特色:
    • 古今对比:用战国陈仲子、西汉张挚讽当世
    • 反衬手法:”灌园”看似鄙陋实为高洁
    • 情感递进:从疑问到感叹,逐步深化
  2. 思想内涵:
    • 批判武周时期谄媚风气
    • 歌颂隐士的高洁品格
    • 表达”道不行”的愤懑
  3. 语言成就:
    • “逶迤”的绵长感
    • “皎皎”的明亮感
    • “喈喈”的叹息感

评价

  1. 明代钟惺:”‘骨鲠’二字,千载正气”(《唐诗归》)
  2. 清代沈德潜:”子昂风骨,於此可见”(《唐诗别裁》)
  3. 近代闻一多:”初唐最锋利的政治批判诗”(《唐诗杂论》)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