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拼音
nán dēng jié shí guǎn,yáo wàng huáng jīn tái。
qiū líng jìn qiáo mù,zhāo wáng ān zài zāi?
bà tú chàng yǐ yǐ,qū mǎ fù guī lái。
注释
- 碣石馆:燕昭王所建招贤馆(《史记》”碣石宫”)
- 黄金台:燕昭王筑台置金招贤(《说苑》载)
- 霸图:称霸天下的宏图(《左传》”图霸”)
- 怅已矣:失意感叹(《楚辞》”已矣哉”)
- 驱马:暗示诗人北征背景
译文
南行登上碣石馆,遥望远处黄金台。
山丘上长满高大树木,昭王如今何在?
霸业宏图已成泡影,只得驱马怅然而归。
背景
- 创作时间:696年(随军北征契丹时)
- 历史背景:
- 武则天时期边患频繁
- 陈子昂多次献计不被采纳
- 个人境遇:
- 借燕昭王典故抒怀才不遇
- 组诗中最具代表性的怀古之作
赏析
- 艺术特色:
- 今昔对比:昔日招贤台 vs 今日乔木林
- 空间转换:登→望→思→归的叙事脉络
- 情感克制:以景结情,含蓄深沉
- 思想内涵:
- 表达对明君贤臣的向往
- 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
- 反映初唐庶族文人的政治诉求
- 语言成就:
- “尽”字的苍茫感
- “安在哉”的诘问力量
- “复归来”的无奈感
评价
- 明代胡应麟:”‘黄金台’三字,遂成千古才士图腾”(《诗薮》)
- 清代沈德潜:”子昂怀古,此篇最得《十九首》遗意”(《唐诗别裁》)
- 近代闻一多:”初唐最沉痛的士不遇之音”(《唐诗杂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