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襄阳城

杜审言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拼音

lǚ kè sān qiū zhì,céng chéng sì wàng kāi。
chǔ shān héng dì chū,hàn shuǐ jiē tiān huí。
guān gài fēi xīn lǐ,zhāng huá jí jiù tái。
xí chí fēng jǐng yì,guī lù mǎn chén āi。

注释

  1. 襄阳城:今湖北襄阳(《水经注》”襄阳城”)
  2. 冠盖里:汉代权贵聚居地(《襄阳记》)
  3. 章华台:楚灵王所建(《左传》”章华之台”)
  4. 习池:习家池,东汉习郁所建(《襄阳耆旧记》)
  5. 三秋:农历九月(《诗经》”三秋兮一日”)

译文

旅人深秋到襄阳,登上城楼四面望。
楚地山脉横亘大地,汉江水流接天回旋。
冠盖里已非昔日繁华,章华台仍是旧时模样。
习家池风景已变,回望来路满是风尘。

背景

  1. 创作时间:约698年(杜审言流放峰州途经襄阳)
  2. 历史背景:
    • 襄阳为南北交通要冲
    • 汉代以来军事重镇
  3. 个人境遇:
    • 杜审言因依附张易之被贬
    • 途经历史名城感慨兴亡

赏析

  1. 艺术特色:
    • 空间布局:由远及近的观景顺序
    • 对仗工整:”楚山”对”汉水”,”冠盖”对”章华”
    • 今昔对比:历史遗迹与现实感慨
  2. 思想内涵:
    • 表达历史兴亡之感
    • 抒发个人身世之悲
    • 展现襄阳地理形胜
  3. 语言成就:
    • “横地出”的力度
    • “接天回”的壮阔
    • “满尘埃”的沧桑

评价

  1. 明代胡应麟:”‘楚山’一联,实为盛唐气象先声”(《诗薮》)
  2. 清代沈德潜:”审言登临之作,此篇最见笔力”(《唐诗别裁》)
  3. 近代闻一多:”初唐最雄浑的山水诗”(《唐诗杂论》)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