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
故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
拼音
jiāo zhǐ shū fēng hòu,hán chí nuǎn fù cuī。
zhòng dōng shān guǒ shú,zhēng yuè yě huā kāi。
jī yǔ shēng hūn wù,qīng shuāng xià zhèn léi。
gù xiāng yú wàn lǐ,kè sī bèi cóng lái。
注释
- 交趾:汉唐时期对越南北部的称谓(《汉书·地理志》载)
- 风候:气候特征(《周礼》”以土圭之法测风候”)
- 震雷:冬季罕见雷暴(《礼记·月令》”仲冬行夏令,则雷乃发声”)
- 逾万里:指从安南到洛阳的实际距离(《旧唐书》载交州距长安七千余里)
- 倍从来:较往常加倍(《说文解字》”倍,反也”段玉裁注)
译文
安南气候大不同,寒冬迟到暖流频催。
仲冬山间果实熟,正月田野鲜花开。
久雨生成迷蒙雾,薄霜时节响惊雷。
故乡遥隔万重山,客居愁绪倍增添。
背景
- 历史语境:
- 创作于698年(武周圣历元年)
- 杜审言因”坐交张易之”被贬峰州(今越南富寿省)
- 唐代最严酷的流放地之一
- 地理特征:
- 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季风气候
- 年均温24℃以上,干湿季分明
- 与中原温带气候形成强烈反差
- 个人境遇:
- 唐代贬官制度中的”长流”处罚
- 杜审言时年约55岁,属高龄贬谪
- 现存最早的唐代岭南气候记录诗
赏析
- 结构艺术:
- 起承转合结构:
- 起(首联)总写气候异常
- 承(颔联)具象物候特征
- 转(颈联)特殊气象描写
- 合(尾联)抒发羁旅愁思
- 起承转合结构:
- 表现手法:
- 科学实录性:
- 准确记载北纬21°物候现象
- “冬雷”符合现代气象学”锋面雷暴”原理
- 情感表达:
- 以反常美景反衬孤寂(王夫之谓”以乐景写哀”)
- “倍”字量化乡愁强度
- 科学实录性:
- 语言特色:
- 炼字精准:
- “催”字体现季风气候特征
- “下”字描写雷暴垂直对流
- 对仗创新:
- “山果熟”对”野花开”打破时空界限
- “昏雾”对”震雷”形成视听通感
- 炼字精准:
评价
- 古代评点:
- 明·胡震亨:”唐人南谪诗之祖”(《唐音癸签》卷五)
- 清·沈德潜:”字字实录,开柳子厚先声”(《唐诗别裁》卷九)
- 现代研究:
- 闻一多:”初唐气候诗的活化石”(《唐诗杂论》)
- 钱钟书:”物候学与诗学的完美结合”(《谈艺录》补订本)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