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郎中北使

杜审言

北狄愿和亲,东京发使臣。
马衔边地雪,衣染异方尘。
岁月催行旅,恩荣变苦辛。
歌钟期重锡,拜手落花春。

拼音

běi dí yuàn hé qīn,dōng jīng fā shǐ chén。
mǎ xián biān dì xuě,yī rǎn yì fāng chén。
suì yuè cuī xíng lǚ,ēn róng biàn kǔ xīn。
gē zhōng qī zhòng xī,bài shǒu luò huā chūn。

注释

  1. 北狄:指突厥(《周礼》”五狄”郑玄注)
  2. 东京:武周时期洛阳(《旧唐书·地理志》)
  3. 歌钟:凯旋奏乐(《左传》”歌钟二肆”)
  4. 重锡:丰厚赏赐(《尚书》”重锡周公”)
  5. 拜手:古代跪拜礼(《尚书》”拜手稽首”)

译文

突厥请求结和亲,神都派出使节臣。
战马衔着边塞雪,衣袍染尽异乡尘。
岁月催赶行路客,皇恩化作苦辛身。
待听凯旋钟鼓乐,跪拜恰逢落花春。

背景

  1. 历史事件:
    • 698年突厥默啜可汗请和亲
    • 武则天派阎知微使团赴突厥
    • 高郎中为随行官员
  2. 地理特征:
    • 东京洛阳至突厥牙帐(今蒙古国境内)
    • 需穿越戈壁沙漠,行程数千里
  3. 政治背景:
    • 武周”以和备战”的边防策略
    • 反映唐代”和亲外交”制度

赏析

  1. 艺术特色:
    • 四段式结构:起因→路途→担当→期许
    • 意象对比:边雪/异尘(苦)与歌钟/春花(乐)
    • 炼字精准:”衔””染”的具象感
  2. 思想内涵:
    • 歌颂外交使节担当
    • 表达和平治国理念
    • 展现盛唐气象前奏
  3. 语言成就:
    • “催””变”的动态张力
    • “落花春”的双关意味
    • 五言句式的高度凝练

评价

  1. 明代胡震亨:”‘衔雪染尘’句,写尽使臣风霜”(《唐音癸签》)
  2. 清代沈德潜:”初唐送别诗,此篇最见气骨”(《唐诗别裁》)
  3. 现代闻一多:”唐代外交诗的早期典范”(《唐诗杂论》)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