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拼音

fēng huǒ zhào xī jīng,xīn zhōng zì bù píng。
yá zhāng cí fèng què,tiě qí rào lóng chéng。
xuě àn diāo qí huà,fēng duō zá gǔ shēng。
nìng wéi bǎi fū zhǎng,shèng zuò yī shū shēng。

注释

  1. 牙璋:调兵符信(《周礼》”牙璋以起军旅”)
  2. 凤阙:汉代宫阙,代指长安(《史记·武帝纪》)
  3. 龙城:匈奴祭天处,指敌营(《汉书·匈奴传》)
  4. 百夫长:下级军官(《尚书·牧誓》”百夫长”)
  5. 凋旗画:战旗彩绘褪色(《文选》”旌旗昼卷”李善注)

译文

烽火映红长安城,壮士心中意难平。
兵符传令离宫阙,铁骑合围敌军营。
大雪昏暗褪旗色,狂风呼啸杂鼓鸣。
宁可做个低级将,也胜伏案一书生!

背景

  1. 历史背景:
    • 创作于680年(唐高宗调露年间)
    • 突厥阿史德温傅反叛
    • 裴行俭率军平定
  2. 文学背景:
    • “初唐四杰”边塞诗代表作
    • 反映初唐文人尚武精神
  3. 个人经历:
    • 杨炯时任校书郎
    • 表达投笔从戎之志

赏析

  1. 艺术特色:
    • 视听结合:烽火(视觉)与鼓声(听觉)
    • 意象雄浑:牙璋/铁骑/龙城
    • 对比强烈:书生与武将的价值取舍
  2. 思想内涵:
    • 抒发卫国豪情
    • 批判重文轻武
    • 体现盛唐精神先声
  3. 语言成就:
    • “照”字的穿透力
    • “绕”字的战术感
    • “宁为”的决绝态度

评价

  1. 明代胡应麟:”‘宁为百夫长’语,开盛唐边塞先声”(《诗薮》)
  2. 清代沈德潜:”杨炯此篇,已见岑参高适气概”(《唐诗别裁》)
  3. 近代闻一多:”初唐最富阳刚之气的军旅诗”(《唐诗杂论》)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