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

杨炯

边地遥无极,征人去不还。
秋容凋翠羽,别泪损红颜。
望断流星驿,心驰明月关。
藁砧何处在?杨柳自堪攀。

拼音

biān dì yáo wú jí,zhēng rén qù bù huán。
qiū róng diāo cuì yǔ,bié lèi sǔn hóng yán。
wàng duàn liú xīng yì,xīn chí míng yuè guān。
gǎo zhēn hé chǔ zài?yáng liǔ zì kān pān。

注释

  1. 折杨柳:乐府旧题(《乐府诗集》横吹曲辞)
  2. 翠羽:柳叶美称(《楚辞》”翡翠珠被”王逸注)
  3. 流星驿:快马驿站(《后汉书》”流星白昼”注)
  4. 明月关:泛指边关(《乐府解题》”关山月”)
  5. 藁砧:古代称丈夫的隐语(《玉台新咏》”藁砧今何在”)

译文

边塞之地遥无尽,征人一去不复还。
秋色凋零翠柳叶,离泪摧残红妆颜。
望断流星快马驿,心飞明月边塞关。
夫君如今在何处?空折杨柳独自攀。

背景

  1. 历史背景:
    • 创作于680年(唐高宗调露年间)
    • 时值裴行俭平定突厥叛乱
    • 反映府兵制下的征人家庭
  2. 文学传统:
    • 对乐府旧题的创新
    • “初唐四杰”闺怨诗代表作
  3. 社会背景:
    • 唐代”征戍制度”的残酷
    • 展现战争对家庭的破坏

赏析

  1. 艺术特色:
    • 双重视角:征人(虚写)与思妇(实写)
    • 意象系统:柳叶(时间)与关山(空间)
    • 对仗精工:”秋容”对”别泪”,”望断”对”心驰”
  2. 思想内涵:
    • 批判战争残酷
    • 歌颂爱情坚贞
    • 反映女性苦难
  3. 语言成就:
    • “凋””损”的摧残感
    • “断””驰”的张力美
    • 结句的留白艺术

评价

  1. 明代钟惺:”‘藁砧’一问,悲在言外”(《唐诗归》)
  2. 清代王夫之:”杨炯闺情诗,此篇最得风人之旨”(《唐诗评选》)
  3. 近代闻一多:”初唐最具人文关怀的战争诗”(《唐诗杂论》)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