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临津房少府

杨炯

岐路三秋别,江津万里长。
烟霞驻征盖,弦奏促飞觞。
阶树含斜日,池风泛早凉。
赠言未终竟,流涕忽沾裳。

拼音

qí lù sān qiū bié,jiāng jīn wàn lǐ cháng。
yān xiá zhù zhēng gài,xián zòu cù fēi shāng。
jiē shù hán xié rì,chí fēng fàn zǎo liáng。
zèng yán wèi zhōng jìng,liú tì hū zhān cháng。

注释

  1. 岐路:分岔路口(《列子》”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岐路。'”)
  2. 征盖:官员出行车盖(《后汉书》”驻车驾,执金吾”)
  3. 飞觞:举杯畅饮(《文选》”飞觞举白”)
  4. 斜日:夕阳(《楚辞》”日杳杳而西匿”)
  5. 沾裳:泪湿衣襟(《古诗十九首》”泣涕零如雨”)

译文

三秋时节岔路别,江畔送君万里长。
烟霞笼罩远行车,琴声急促催举觞。
阶前树影含斜阳,池上秋风送早凉。
临别赠言犹未尽,泪落忽已湿衣裳。

背景

  1. 历史背景:
    • 创作于681年(唐高宗开耀元年)
    • 反映唐代官员频繁调任制度
    • 展现初唐文人交游风尚
  2. 地理特征:
    • “江津”指长江渡口(今重庆江津区)
    • “岐路”暗用”杨朱泣岐”典故
  3. 文学传统:
    • 继承《诗经》送别传统
    • “初唐四杰”离别诗代表作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时空压缩:三秋(时间)与万里(空间)对举
    • 视听交融:烟霞(视觉)与弦奏(听觉)交织
    • 情景相生:斜日/早凉烘托离愁
  2. 思想内涵:
    • 表达深厚友情
    • 慨叹仕途漂泊
    • 展现生命意识
  3. 语言成就:
    • “驻”字的凝滞感
    • “促”字的紧迫性
    • “泛”字的微妙感

评价

  1. 明代胡应麟:”‘三秋”万里’之对,已开盛唐先声”(《诗薮》)
  2. 清代王夫之:”杨炯此篇,犹存汉魏风骨”(《唐诗评选》)
  3. 近代闻一多:”初唐最具时空张力的送别诗”(《唐诗杂论》)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