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五归山

王维

sòng zhāng wǔ guī shān
送张五归山

sòng jūn jǐn chóu chàng, fù sòng hé rén guī.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jǐ rì tóng xié shǒu, yī zhāo xiān fú yī.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dōng shān yǒu máo wū, xìng wèi sǎo jīng fēi.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dāng yì xiè guān qù, qǐ lìng xīn shì wéi.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作者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详情介绍

⑴张五:张諲,生卒年未详,排行第五,永嘉(今属浙江)人。青年时期离家出游,和王维居于河南登封的嵩山少室山,历时十余年。
⑵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⑶携手:指携手一同归隐。
⑷一朝:一时。拂衣:振衣而去。谓归隐。古代士大夫宽抱大袖,举止温和,激动或愤激时衣服挥动。“拂衣而去”,从“生气地挥衣离开”意引申出辞官归去意。
⑸东山:据《晋书·谢安传》载,谢安早年曾辞官隐居会稽之东山,经朝廷屡次征聘,方从东山复出,官至司徒要职,成为东晋重臣。后因以“东山”为典,指隐居或游憩之地。这里指洛阳附近的嵩山,王维和张諲曾一起在那里隐居过。
⑹幸:希望。荆扉:柴门。
⑺谢官:辞官。
⑻心事:指厌恶昏浊的官场,希望解脱羁绊,一同隐居的心思。

此诗为王维送友人张諲归隐而作。当时朝局动荡,小人当道,不少士大夫失望辞官。《旧唐书》记载,杨国忠秉政,郎官不附己者悉出于外。张諲擅长书画,尤工山水,曾同王维一起隐居嵩山,后来出仕,官刑部员外郎,又与王维同朝,二人互相酬唱,交情很深。他因受到杨国忠的排斥而归山,王维十分感慨,再次产生归隐思想,因作此诗。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说“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写出这一时期王维的旧友多有辞官归隐者,今天送别张五,说不好明天哪个朋友又要辞官远去,心中非常难受。一“尽”字极为妙用,送别之时的满腔惆怅,因这一“尽”字而多了几许沉甸。“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诗人应该是带着一份歆羡的心情写下此诗句的。“携手”写出友人和王维的往日友情,“一朝”突出变化之迅速,“拂衣”写出友人心中的激愤。
诗歌前半部分尽写诗人送别友人的惆怅与伤感,而长安城里风云诡谲也被侧面写出。诗歌下半部分描写诗人也想像张五一样,归隐田园。“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东山茅屋,或许是友人归隐所在。一个“幸”字,淡了些诗人内心迷茫的雾霭,可喜可庆的是,友人的茅屋还为诗人敞开着,让他得以有机会清除内心的尘埃。“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最后表明诗人的心迹与志向,直白了当,然一“岂”字又平添了几许回味。
此诗围绕送别友人的伤感心境展开描述,而在这些描述中,流露出诗人对时局的失望之情,表现了诗人无限的惆怅,无限的失落。

南开大学古籍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邓安生《王维诗选译》:用笔委婉曲折,饱含了对友人去官的安慰,又表明了自己的怀抱。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