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ì cì bǎi guān yīng táo shí wéi wén bù láng
敕赐百官樱桃(时为文部郎)
fú róng què xià huì qiān guān, zǐ jìn zhū yīng chū shàng lán.
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
cái shì qǐn yuán chūn jiàn hòu,
才是寝园春荐后,
fēi guān yù yuàn niǎo xián cán.
非关御苑鸟衔残。
guī ān jìng dài qīng sī lóng, zhōng shǐ pín qīng chì yù pán.
归鞍竞带青丝笼,中使频倾赤玉盘。
bǎo shí bù xū chóu nèi rè, dà guān hái yǒu zhè jiāng hán.
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详情介绍
⑴敕赐:皇帝赏赐。诗题下有注:“时为文部郎。”
⑵芙蓉阙:指皇宫门前两旁的楼观,形似芙蓉。
⑶上阑:汉代宫观名,在上林苑中。
⑷寝园:陵园。春荐:唐李绰《岁时记》载:“四月一日,内园进樱桃,寝园荐讫,颁赐百官各有差。”荐,祭献。
⑸青丝笼:系有青丝绳的篮子。
⑹中使: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
⑺内热:也叫内火,中医证名《政和证类本草》卷二三引孟锐曰:“樱桃热,益气,多食无损。”
⑻大官:即主管官廷饮食的官员。《汉官仪》曰:“大官,主膳羞也。”
樱桃在古代是难得的贵族食物,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樱桃树怕冷,怕热,怕旱,怕涝,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难以展开成规模的种植栽培。唐代宫廷中收获了樱桃之后,待樱桃如珍宝,先向先帝祭献,再分赐群臣。王维这首《敕赐百官樱桃》就是作于这个背景之下。根据题注,此诗为王维任文部郎(即吏部郎中)时作。据《禅鉴》载,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三月乙酉二十八日改吏部为文部,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十二月复旧。此诗作于天宝十一载三月二十八日之后。
《敕赐百官樱桃》是一首咏樱桃诗。唐代诸多诗人,如白居易、张籍、韩愈、韩偓等,都因获赐樱桃而作诗。但是樱桃诗不易作。桃、李等作物有许多经典故事可以在创作诗歌时加以化用发挥,但关于樱桃的典故、故事却非常稀少。大部分人没有那么多财力、精力“侍奉”樱桃树,导致樱桃树本身就很少。虽然樱桃的典故稀少,但樱桃的物性如色泽鲜红、光泽珠润、口感酸甜等,在诗中被描写得就比较多了。诗人创作诗歌,往往希望另辟蹊径,不落俗套。崔兴宗有《和王维敕赐百官樱桃》诗:“未央朝谒正逶迤,天上樱桃锡此时。朱实初传九华殿,繁花旧杂万年枝。未胜晏子江南橘,莫比潘家大谷梨。闻道令人好颜色,神农本草自应知。”崔兴宗试图借别的果物的典故,对比衬托出樱桃的特点。“江南橘”化用了《晏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为淮北则为枳”。“大谷梨”语出潘岳《闲居赋》,传言大谷梨夏天成熟,“海内惟此一树”。典故虽然古雅,用来形容樱桃,却不贴切:橘子和梨,在外形上跟樱桃的差距很大,口感也完全不同。这两句诗,完全没有写出樱桃本身的特点。
既然赋写樱桃本身难以出新,王维选择从其他角度赋诗:展现赐桃之事,以突出皇帝恩典为重点。首联“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以颇为典雅的词语,描绘了宫中赐群臣樱桃的盛景。颔联出句“才是寝园春荐后”,写出皇帝不忘先祖之恩义;对句“非关御苑鸟衔残”,写出皇帝重视群臣、厚待群臣的恩义。凸显皇恩之词本来容易写得空洞、浮于华词,但王维在这一联却改用活泼之笔,以一种玩笑的口吻,描写出一个自然而有趣的场景,可以说别出心裁。第三联具体描写群臣受赐樱桃之景,却没有直接写赐物:“归鞍竟带青丝笼,中使频倾赤玉盘。”然而读者在阅读时,却自然而然地将樱桃联想到“青丝笼”“赤玉盘”中,果实鲜美,器物别致,令人垂涎。尾联“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写到了一个细致有趣的小细节:膳食官员为赐物樱桃配备了甘蔗汁以解除“内热”,在一首感谢皇恩的官场诗作中,在凸显宫中行事之周到的诗句中,写出了生活情趣。正因“情趣”之妙,使得这首诗成为唐代樱桃诗中的佳作。
明·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典而致,在三四句尤见本事。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胡元任曰:退之亦有《谢樱桃》诗,五六语云“香随翠笼擎初重,色映银盘泻未停”,与此诗五六语相似,然摩诘诗浑然自胜。
明·陆时雍《唐诗镜》:中联写得宛至。
明末清初·唐汝询《唐诗解》:五六对偶工,用事妥。别生议论作结,亦是巧思。
明末清初·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敕赐樱桃诗,妙在第一句全不提起樱桃,只奋大笔先书曰“芙蓉阙下会千官”。盖阙下即至尊也,阙下会千官,即会朝至尊也。如此便见君臣同德,日会阙下。朝廷之事,必有大者,而此樱桃,不过一日偶然宣赐之微物,此谓“笔墨所争其微,而立言所关其大”也。如出小人俗尹,必将一起便写樱桃,则不知千官为樱桃故来会阙下乎,抑阙下为樱桃故召会千官乎?竟不成话说矣。三四两使樱桃事,最精切。然妙实在写出一片敬爱其臣之盛,正不徒以精切为能也。五写先受赐者,六写后受赐者,不谓连百官之“百”字,先生妙笔,直有本事教都写出来,读之分明立在门左右,亲看其纷纷续续而去也。末又意外再写君恩无穷,又如逐员逐员宣谕之。
清·焦袁熹《此木轩论诗汇编》:初读之只觉其稳切耳。观崔君和章,乃叹摩诘真天人矣。结联味外有味。
清·屈复《唐诗成法》:诸虚字皆从“会”“出”二字生来,不是凭空乱写,应制诗至此神矣、化矣,无以加矣。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起句敕赐之由,三四见敬礼臣下,结见君恩无已。词气雍和,浅深合度,与少陵《野人送朱樱》诗,均为三唐绝唱。
清·吴瑞荣《唐诗笺要》:典核都归韵度,颔联尤与题事惬当。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立言有体(“非关御苑”句下)。
清·张文荪《唐贤清雅集》:即一赐樱桃,写得君恩深厚无已,是大家(首句下)。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