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雪夜坐

白居易

cūn xuě yè zuò
村雪夜坐

nán chuāng bèi dēng zuò, fēng sǎn àn fēn fēn.
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
jì mò shēn cūn yè, cán yàn xuě zhōng wén.
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

作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查看详情

词句注释
霰(xian县):小雪珠,俗称米雪
深村夜:犹言村夜深。犹言残雁。
白话译文
面对南窗,背着灯光独坐,外面风吹霰飞,纷纷扬扬。在这寂寞的野村深夜,一只残雁在雪中翻飞,孤单凄凉。

《村雪夜坐》通过简洁明快的词句,将农村冬夜的景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首句“南窗背灯坐”,以简练的语言描写了诗人的坐姿和环境,南窗背对着灯光,暗示着诗人的孤独和寂寞感。接着,“风霰暗纷纷”用形象的描写展现了风雪交加的场景,形容风中飘落的雪花密集而模糊,给人一种寒冷、混沌的感觉。

诗的下半部分“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通过“寂寞深村夜”一词,进一步强调了农村的孤独和寂寞。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听到了在风雪中飞翔的残雁的呼唤声,这一细节描写增添了诗意的深度。雁鸣声在冬夜里显得格外清晰,也给诗人带来了某种安慰和思考。

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传达出作者对冬夜农村的凄凉和孤寂的感受,同时也透露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孤独境遇的反思。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细腻的感受,诗人将读者引入了一个寒冷而寂寞的农村夜晚,唤起了读者对孤独、寂寞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