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拼音
yē xī cǎi lián nǚ,jiàn kè zhào gē huí。
xiào rù hé huā qù,yáng xiū bù chū lái。
注释
- 耶溪:若耶溪(今浙江绍兴,西施浣纱处)
- 棹歌:划船时唱的歌(《楚辞》渔父”鼓枻而歌”演化)
- 佯羞:假装害羞(南朝乐府常用语)
译文
若耶溪上采莲的少女,
见到客人便唱着船歌调转船头。
笑着躲进荷花丛中,
假装害羞不肯出来。
背景
- 时间: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初游越中
- 地理背景:
- 若耶溪为唐诗之路重要景点
- 采莲是江南传统劳作
- 文学特点:
- 南朝乐府《采莲曲》的继承创新
- 李白早期清新诗风代表
赏析
- 艺术特色:
- 动作连贯:”见-回-笑-入”的叙事链条
- 人花互喻:少女与荷花的意象叠合
- 声景交融:棹歌与笑语的听觉描写
- 情感表达:
- 前两句:劳动场景
- 后两句:少女情态
- 展现水乡生活的诗意
- 结构分析:
- 起:人物出场
- 承:行为反应
- 转:戏剧动作
- 合:心理揣摩
评价
- 宋代苏轼:”‘佯羞’二字,写尽越女娇憨。”
- 明代胡应麟:”二十字中,有歌有笑,有藏有露。”
- 清代王夫之:”结句’不出来’三字,余韵无穷。”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