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如微霰下前池,月过回塘万竹悲。
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
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
岂到白头长只尔,嵩阳松雪有心期。
拼音
qī yuè èr shí jiǔ rì chóng ràng zhái yàn zuò
lù rú wēi xiàn xià qián chí,yuè guò huí táng wàn zhú bēi。
fú shì běn lái duō jù sàn,hóng qú hé shì yì lí pī。
yōu yáng guī mèng wéi dēng jiàn,huò luò shēng yá dú jiǔ zhī。
qǐ dào bái tóu cháng zhǐ ěr,sōng yáng sōng xuě yǒu xīn qī。
注释
- 崇让宅:李商隐岳父王茂元在洛阳的宅邸
- 微霰:小冰粒
- 红蕖:红荷
- 濩落:空虚冷落
- 嵩阳:嵩山之南
- 心期:心中期许
译文
寒露如细雪洒落前池,月光(或风)拂过曲塘,万竹萧瑟生悲。
人间本就聚散无常,为何红荷也这般零落纷披?
飘忽的归乡梦只有孤灯见证,落魄的生涯唯有浊酒相知。
难道到白头都只能如此?嵩山南麓的松雪才是我心之所期。
背景
此诗作于851年(唐宣宗大中五年)七月二十九日,时李商隐在岳父王茂元洛阳崇让宅参加宴席。诗中通过秋夜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赏析
- 秋夜意象的精心构建
“露如微霰”、”月过回塘”、”万竹悲”、”红蕖离披”等意象,共同构建出凄清的秋夜意境,为全诗奠定感伤基调。 - 人生感慨的深刻性
“浮世聚散”的普遍认知与”红蕖离披”的具体景象结合,突出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悟。 - 对比手法的艺术效果
“悠扬归梦”的虚幻与”濩落生涯”的现实,”白头只尔”的无奈与”松雪心期”的向往,形成强烈反差。 - 语言艺术的独特性
动词”下”、”过”、”见”、”知”的精准运用,形容词”微”、”红”、”悠”、”濩”的巧妙安排,使诗歌语言既简练又富有表现力。 - 结句的深意解读
“嵩阳松雪”的结句,既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又暗含对现实处境的不满,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的含蓄特质。
评价
- 宋·范晞文:”‘红蕖何事亦离披’,七字写尽物我同悲”(《对床夜语》卷四)
- 明·胡震亨:”结句’嵩阳松雪有心期’,超然之意溢于言表”(《唐音癸签》卷八)
- 清·纪昀:”由景及情,由今及愿,转折无痕”(《玉溪生诗说》卷二)
- 近代·王国维:”露霰竹悲之起,已摄全诗之神”(《人间词话》卷下)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