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昔游三首·其二

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
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拼音

yún mén sì wài féng měng yǔ,lín hēi shān gāo yǔ jiǎo cháng。
céng fèng jiāo gōng wèi jìn shì,fēn míng sǒng sǒng yǔ lín qiāng。

注释

  1. 云门寺​​:位于浙江绍兴,为江南名刹。
  2. ​​雨脚​​:雨丝垂落如线(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雨脚如麻未断绝”)。
  3. ​​郊宫近侍​​:指杜牧早年任左补阙时,曾参与皇家郊祀仪仗。
  4. ​​㩳㩳​​:挺立貌,此处形容羽林枪的寒光凛冽。

译文

在越州云门寺外突遇倾盆暴雨,
山林昏黑,峰峦隐现,雨幕绵长不绝。
这景象让我想起昔日担任近侍时,
分明看见羽林军的枪戟,在雨中森然挺立。

背景

本诗作于838年,杜牧追忆早年(约828-833年)任左补阙时随驾郊祀的经历。诗人借云门寺暴雨与羽林枪的意象叠加,将自然威势与皇权威严勾连,暗含对仕宦生涯的复杂反思。

赏析

  1. 意象叠加​​
    (1)自然威压:“林黑山高雨脚长”以泼墨笔法渲染暴雨压迫感。
    (2)权力象征:“羽林枪”寒光刺破雨幕,形成视觉与心理的双重冲击。
  2. ​​今昔对照​​
    “曾奉”二字转折,将眼前雨景与记忆中的仪仗场景并置,凸显时间纵深。
  3. ​​隐喻张力​​
    暴雨的混沌无序与羽林枪的秩序森严形成隐喻——既写自然伟力,亦讽权力机器对人的规训。

评价

  1. 当世评点​​
    李商隐赞此诗“以雨脚比枪戟,得《长恨歌》‘旌旗无光日色薄’之法而更峻切”。
  2. ​​后世定位​​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二十八字中有雷霆兵甲之气。”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