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

李商隐

外戚平羌第一功,生年二十有重封。
直登宣室螭头上,横过干泉豹尾中。
别馆觉来云雨梦,后门归去蕙兰丛。
灞陵夜猎随田窦,不识寒郊自转蓬。

拼音

wài qī píng qiāng dì yī gōng,shēng nián èr shí yǒu zhòng fēng。
zhí dēng xuān shì chī tóu shàng,héng guò gān quán bào wěi zhōng。
bié guǎn jué lái yún yǔ mèng,hòu mén guī qù huì lán cóng。
bà líng yè liè suí tián dòu,bù shí hán jiāo zì zhuǎn péng。

注释

  1. 外戚:指皇后或太后的亲属
  2. 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正室
  3. 螭头:殿前雕饰,代指高位
  4. 干泉:指甘泉宫,汉代离宫
  5. 田窦:指汉代外戚田蚡、窦婴
  6. 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喻漂泊

译文

凭借外戚身份平定羌乱立下首功,年方二十就已获得显赫封赏。
径直登上宣室殿的螭首高位,横穿甘泉宫的豹尾仪仗中央。
在别馆醒来方知云雨原是幻梦,从后门归去只见蕙兰依旧芬芳。
灞陵夜猎追随着田窦权贵,哪会认识寒郊自生自灭的转蓬。

背景

此诗作于李商隐青年时期,通过描写一位少年得志的外戚子弟,讽刺了当时权贵子弟依靠家族势力平步青云的社会现象。

赏析

  1. 意象系统的精心构建
    诗人选取”宣室”、”甘泉”等宫廷意象展现权势,用”螭头”、”豹尾”等仪仗意象烘托显赫。”云雨梦”与”蕙兰丛”形成虚实对比,”转蓬”意象则暗示命运无常。
  2. 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
    开篇以”第一功”的夸张手法渲染少年得志,中间两联工整对仗展现宫廷气象。用典自然贴切,”田窦”既指历史人物,又暗讽当时权贵。结句”不识转蓬”的反衬手法深刻。
  3. 情感表达的层次变化
    从对少年显贵的铺陈描写,到”云雨梦”的转折暗示,再到”蕙兰丛”的美好假象,最后以”转蓬”的漂泊收束,讽刺意味层层递进,含蓄而深刻。
  4. 语言艺术的独特风格
    动词”登”、”过”、”觉”、”识”的精准运用,展现人物行动轨迹。”直”与”横”的空间描写,”云雨”与”蕙兰”的意象对比,都显示出诗人炼字的功力。七言句式铿锵有力。
  5. 思想内涵的深刻寄托
    诗歌超越个人感慨,成为对唐代社会阶层固化的深刻批判。”不识转蓬”既写权贵子弟的骄纵,又暗含对寒门士子命运的同情,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的社会关怀。

评价

  1. 宋·范晞文:”义山此作,婉而多讽,得风人之旨”(《对床夜语》)
  2. 明·胡震亨:”‘不识寒郊自转蓬’,七字写尽世态炎凉”(《唐音癸签》)
  3. 清·纪昀:”结句冷隽,义山本色”(《玉溪生诗说》)
  4. 近代·汪辟疆:”宣室甘泉之对,尽显权贵气象”(《唐人小说》)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