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

李商隐

一岁林花即日休,江间亭下怅淹留。
重吟细把真无奈,已落犹开未放愁。
山色正来衔小苑,春阴只欲傍高楼。
金鞍忽散银壶漏,更醉谁家白玉钩。

拼音

yī suì lín huā jí rì xiū,jiāng jiān tíng xià chàng yān liú。
chóng yín xì bǎ zhēn wú nài,yǐ luò yóu kāi wèi fàng chóu。
shān sè zhèng lái xián xiǎo yuàn,chūn yīn zhǐ yù bàng gāo lóu。
jīn ān hū sàn yín hú lòu,gèng zuì shuí jiā bái yù gōu。

注释

  1. 即日:当天
  2. 淹留:久留
  3. 银壶漏:古代计时器
  4. 白玉钩:指月亮

译文

一岁芳菲,林间繁花今日就要凋尽,独倚江亭,怅然徘徊不忍离去。
反复吟咏,细细端详,终究无可奈何——有的已然零落,有的犹自绽放,这未解的愁绪。
苍翠山色正蔓延至小园边际,春日阴云只愿依偎在高楼之侧。
华宴忽散,金鞍远去,更漏将尽,还能醉倚谁家庭院,仰望那如玉的弯月?

背景

此诗作于854年(唐宣宗大中八年)春日,李商隐在江亭赏花时有感而作。诗中通过描写春末花谢的景致,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赏析

  1. 意象系统的精心构建
    诗人选取”林花”、”山色”等自然意象表现季节变迁,用”江亭”、”高楼”等建筑意象构建空间框架。”银壶漏”与”白玉钩”的时间意象交织,形成时空交错的抒情效果。
  2. 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
    开篇以”即日休”的拟人手法点题,中间两联工整对仗展现才思。”已落犹开”的对比,”衔”与”傍”的拟人化运用,都显示出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表达技巧。
  3. 情感表达的层次变化
    从花谢的客观描写,到”怅淹留”的主观感受,再到”真无奈”的深沉感慨,最后以”更醉谁家”的迷茫收束,情感层层递进,在含蓄中见深沉。
  4. 语言艺术的独特风格
    动词”休”、”衔”、”傍”的精准运用,赋予静态景物以动态美感。”重吟细把”的动作描写,”忽散”的突然转折,都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七言句式流畅自然。
  5. 思想内涵的深刻寄托
    诗歌超越伤春悲秋的常调,上升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已落犹开”既写花事,又喻人生;”更醉谁家”的迷茫,则暗含对精神归宿的追寻,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的哲学深度。

评价

  1. 宋·范晞文:”义山此作,婉转深沉,得楚骚遗韵”(《对床夜语》)
  2. 明·胡震亨:”‘已落犹开未放愁’,七字写尽人生况味”(《唐音癸签》)
  3. 清·纪昀:”结句含蓄不尽,义山绝调”(《玉溪生诗说》)
  4. 近代·汪辟疆:”山色春阴之对,尽显晚唐气象”(《唐人小说》)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