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层城阆苑西,平时避暑拂虹霓。
云随夏后双龙尾,风逐周王八骏蹄。
吴岳晓光连翠巘,甘泉晚景上丹梯。
荔枝卢橘沾恩幸,鸾鹊天书湿紫泥。
拼音
shí èr céng chéng láng yuàn xī,píng shí bì shǔ fú hóng ní。
yún suí xià hòu shuāng lóng wěi,fēng zhú zhōu wáng bā jùn tí。
wú yuè xiǎo guāng lián cuì yǎn,gān quán wǎn jǐng shàng dān tī。
lì zhī lú jú zhān ēn xìng,luán què tiān shū shī zǐ ní。
注释
- 九成宫:唐代离宫,位于陕西麟游
- 夏后:夏朝君主,指夏禹
- 八骏:周穆王的八匹骏马
- 吴岳:吴山,在陕西陇县
- 丹梯:宫殿的红色台阶
- 鸾鹊天书:皇帝诏书
译文
十二重的仙城坐落在阆苑西边,平日里避暑时仿佛能触摸虹霓。
云彩追随着夏禹的双龙车尾,清风追逐着周王的八骏马蹄。
吴山晨光连接着青翠峰峦,甘泉晚照映红了宫阙阶梯。
荔枝卢橘都沾沐皇家恩泽,鸾凤诏书还带着湿润紫泥。
背景
此诗描写唐代九成宫的壮丽景象,通过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展现了皇家离宫的恢弘气派和奢华生活,约作于李商隐在长安任职期间。
赏析
- 意象系统的精心构建
诗人构建了”十二层城”、”丹梯”等壮丽建筑意象,与”双龙尾”、”八骏蹄”等神话意象交织。”吴岳晓光”与”甘泉晚景”形成时空对仗,”荔枝”、”紫泥”等物象细节生动。 - 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
开篇以”拂虹霓”的夸张手法展现宫殿之高,中间两联工整对仗展现才思。用典自然含蓄,”夏后”、”周王”既写气象又暗含讽喻。结句”湿紫泥”的细节描写尤为精妙。 - 空间布局的层次分明
从整体”阆苑西”的方位,到”双龙尾”、”八骏蹄”的动态,再到”翠巘”、”丹梯”的景观,最后聚焦”荔枝”、”紫泥”的细节,空间描写由远及近,由大到小。 - 语言艺术的独特风格
动词”拂”、”随”、”逐”、”连”、”上”的精准运用,赋予静态景物以动态美感。”十二层”与”双龙”、”八骏”的数字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历史内涵的深刻寄托
诗歌表面写宫阙壮丽,实则暗含对奢靡生活的讽喻。”沾恩幸”的荔枝与”湿紫泥”的诏书,暗示着权力中心的浮华与虚妄。
评价
- 宋·范晞文:”义山此作,典丽精工,得汉魏气骨”(《对床夜语》)
- 明·胡震亨:”‘湿紫泥’三字,写尽宫廷气象”(《唐音癸签》)
- 清·纪昀:”结句含蓄,义山本色”(《玉溪生诗说》)
- 近代·汪辟疆:”双龙八骏之对,尽显盛唐气象”(《唐人小说》)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