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傅门庭旧末行,今朝歌管属檀郎。
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
嵇氏幼男犹可悯,左家娇女岂能忘。
秋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
拼音
xiè fù mén tíng jiù mò xíng,jīn zhāo gē guǎn shǔ tán láng。
gèng wú rén chù lián chuí dì,yù fú chén shí diàn jìng chuáng。
jī shì yòu nán yóu kě mǐn,zuǒ jiā jiāo nǚ qǐ néng wàng。
qiū lín fù jí jù nán qiǎn,wàn lǐ xī fēng yè zhèng cháng。
注释
- 王十二:李商隐友人
- 畏之:韩瞻,李商隐连襟
- 谢傅:谢安,喻指韩瞻
- 檀郎:晋代美男子潘安,此指韩瞻
- 嵇氏幼男:嵇康之子嵇绍,喻自己幼子
- 左家娇女:左思之女,喻自己女儿
- 秋霖:秋雨连绵
译文
往昔在谢安般的贵府中,我常忝列末席,今日这歌舞宴饮的雅事,都归你这潘安般的才郎。
空寂的室内,唯见帘幕低垂及地,想要拂去尘埃,却见竹席铺满空床。
嵇康幼子丧父的遭遇犹令人怜惜,左思娇女的身影我又怎能遗忘?
这绵绵秋雨与腹中绞痛都难以排遣,万里长风吹彻,秋夜正漫漫无疆。
背景
此诗作于851年(唐宣宗大中五年)秋,李商隐因妻子王氏新丧,婉拒友人宴饮邀约而作。诗中表达了深切的丧妻之痛和对幼小儿女的怜惜。
赏析
- 情感表达的深刻性
诗歌以”簟竟床”的细节展现丧妻之痛,通过”嵇氏幼男”、”左家娇女”的典故表达对子女的怜爱,尾联”秋霖腹疾”与”西风长夜”的意象将悲痛推向极致。 - 典故运用的巧妙性
诗人用”谢傅门庭”喻指韩瞻府第,”檀郎”暗指韩瞻风采,既显尊重又含自谦。”嵇氏幼男”、”左家娇女”的典故贴切传达了对子女的牵挂,使个人情感获得历史共鸣。 - 意象系统的精心构建
“帘垂地”与”簟竟床”形成空寂的室内意象,”秋霖”与”西风”构成凄凉的室外意象,内外交织烘托出诗人孤独悲凉的心境。 - 语言艺术的独特性
动词”垂”、”拂”的精准运用,形容词”空”、”长”的巧妙安排,使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张力。”犹可悯”与”岂能忘”的对仗,增强了情感的抒发力度。 - 结构布局的严谨性
从昔日交游到今日凄凉,从室内空寂到室外风雨,从子女怜爱到自身病痛,诗歌结构层层递进,情感逐步深化,最后以”夜正长”戛然而止,余韵无穷。
评价
- 宋·范晞文:”义山此作,字字血泪,得潘岳悼亡之遗”(《对床夜语》)
- 明·胡震亨:”‘簟竟床’三字,写尽伉俪永诀之痛”(《唐音癸签》)
- 清·纪昀:”结句’夜正长’,含蓄不尽,义山绝调”(《玉溪生诗说》)
- 近代·汪辟疆:”嵇男左女之对,尽显慈父心肠”(《唐人小说》)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