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赠畏之·其一

李商隐

清时无事奏明光,不遣当关报早霜。
中禁词臣寻引领,左川归客自回肠。
郎君下笔惊鹦鹉,侍女吹笙弄凤凰。
空寄大罗天上事,众仙同日咏霓裳。

拼音

qīng shí wú shì zòu míng guāng,bù qiǎn dāng guān bào zǎo shuāng。
zhōng jìn cí chén xún yǐn lǐng,zuǒ chuān guī kè zì huí cháng。
láng jūn xià bǐ jīng yīng wǔ,shì nǚ chuī shēng nòng fèng huáng。
kōng jì dà luó tiān shàng shì,zhòng xiān tóng rì yǒng ní cháng。

注释

  1. 畏之:韩瞻,字畏之,李商隐连襟
  2. 明光:汉代宫殿名,此指唐宫
  3. 中禁:皇宫
  4. 左川:即东川,指梓潼
  5. 鹦鹉赋:东汉祢衡所作名赋
  6. 大罗天:道家最高天界

译文

在这清平岁月,无事可上奏明光宝殿,也无需守门人禀报秋晨的寒霜。
禁宫中的翰林学士们争相引领相望,而我这个即将奔赴东川的游子,早已九曲回肠。
君之妙笔堪惊鹦鹉,令其羞于再作赋,侍女吹奏玉笙,引得凤凰来仪。
空自追忆大罗天上的前尘往事——想当年众位仙家同聚,共赏《霓裳羽衣》的华章。

背景

此诗作于851年(唐宣宗大中五年),李商隐赴任梓潼前留赠连襟韩瞻之作。诗中通过宫廷与仙境的描写,表达了对往昔荣光的追忆和即将离别的愁绪。

赏析

  1. 意象系统的精心构建
    诗人构建了”明光殿”、”中禁”等宫廷意象,”鹦鹉赋”、”凤凰笙”等才华意象,”大罗天”、”霓裳”等仙境意象,形成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
  2. 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
    开篇以”清时无事”的反语暗示不平,中间两联工整对仗展现才思。”惊鹦鹉”与”弄凤凰”的典故运用自然贴切,结句”空寄”二字意味深长。
  3. 情感表达的层次变化
    从宫廷的冷清描写,到自身”回肠”的愁绪,再到对韩瞻才华的赞美,最后以仙境往事收束,情感由现实到虚幻,层层递进。
  4. 语言艺术的独特性
    动词”奏”、”遣”、”寻”、”弄”的精准运用,赋予诗歌动态美感。”回肠”的曲折表达,”空寄”的无奈感慨,都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语言技巧。
  5. 思想内涵的深刻性
    诗歌表面写赠别,实则寄托了对仕途困顿的感慨。”大罗天上事”既指宫廷旧事,又暗喻理想境界,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的象征特色。

评价

  1. 宋·范晞文:”义山此作,典丽深婉,得魏晋风流”(《对床夜语》)
  2. 明·胡震亨:”‘众仙同日咏霓裳’,七字写尽盛衰之感”(《唐音癸签》)
  3. 清·纪昀:”结句含蓄不尽,义山本色”(《玉溪生诗说》)
  4. 近代·汪辟疆:”鹦鹉凤凰之对,尽显才子风范”(《唐人小说》)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