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鼻侵襟花草香,高台春去恨茫茫。
蔫红半落平池晚,曲渚飘成锦一张。
拼音
yōng bí qīn jīn huā cǎo xiāng,gāo tái chūn qù hèn máng máng。
niān hóng bàn luò píng chí wǎn,qū zhǔ piāo chéng jǐn yī zhāng。
注释
- 拥鼻:以袖掩鼻,典出《晋书·谢安传》“安本能为洛下书生咏,有鼻疾,故其音浊,名流爱其咏而不可及,或手掩鼻以效之”,此处指春香浓郁。
- 蔫红:凋萎的残花(李贺《南园》“可怜日暮嫣香落”)。
- 曲渚:曲折的水中小洲(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译文
花草的香气扑面而来,几乎要侵入衣襟,
独倚高台,望着春色远去,只余无尽怅惘。
凋萎的残花半落在平静的池面上,暮色渐深,
蜿蜒的水渚间,飘零的花瓣铺成一张斑斓的锦缎。
背景
本诗约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杜牧任监察御史时。诗人游韦姓友人亭园,借暮春残景抒发生命流逝之慨。“蔫红”“锦一张”的意象,既写自然凋零,亦暗喻自身政治抱负的幻灭。
赏析
- 感官交织
(1)嗅觉:“花草香”浓烈到需“拥鼻”,写春之绚烂将尽。
(2)视觉:“蔫红”与“锦一张”,衰败与华美并存,构成张力。 - 空间构图
“高台”俯视“平池”,由宏观(春去茫茫)到微观(花瓣飘渚),层次分明。 - 隐喻双关
“锦一张”既状落花浮水如锦,亦讽当朝表面繁华、内里颓败。
评价
- 当世评点
温庭筠和诗云:“杜牧高台春恨句,较我‘百舌问花花不语’更断肠。”(《温飞卿诗集》) - 后世定位
《唐诗品汇》评:“‘蔫红’‘曲渚’十字,开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先声。”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